庆铃国六商用车_面对国六,东风商用车如何迅速展现可靠?

【原创发售】

本文为商用车邦原创文章

文/邵子桐

【商车邦领先】东风商车已有292个国家6个公告,数字背景代表什么? 东风商车国六有什么区别?其产品开发过程如何?

据日前东风商用车正式发布的消息,东风商用车已有292个国家6份公告。 数字背后有什么区别东风商车的国六其产品开发过程如何?抱着这些疑问,借东风50周年的契机,商车邦作为媒体代表进入东风商车。

车价上涨,国六能给客户带来什么?

面对历史上最严峻的国家六,各主机工厂、引擎工厂在过去几个月密切进行了宣传活动,阐述了自己的产品优势、后处理技术和服务水平,我们在互联网各大平台上,听到了卡友的呼声,国家六对我们来说,价格虽然增加了,但还是得到了实际的附加功能

东风商车第一商品开发部技术总工程师韩殿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六大象征性变化是发动机排放升级,客户购车成本大幅增加,但东风商车国家六成品全面升级,在安全性、乘坐舒适性、操纵便利性、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升级 具体如EBS电子制动器、DWS及ACIC智能技术,底盘系统、悬架系统的优化使整车的平滑性能更好,通过调整制动系统的踏板制动力曲线优化,使驾驶员的脚在操作时更舒适”。

对此,东风商车重机技术总师陈功军在采访中重点介绍了发动机这一核心部件的三个提高,即经济性、保养距离、制动性。 “国六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经济性水平,同时增加了维修距离,延长了用户的维修间隔,更重要的是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感觉,如加倍了制动力,大大提高了重型机车在行驶中的安全性。 利用国六排放升级的契机,东风商车的可靠性技术,改善国六产品的经济性,东风商车希望以重要特性抓住用户的心。

关于燃料经济性的提高,东风商车中型发动机技术总师吴红亮用更细致的专业语言解释。 “燃料系统的硬板主要具有经济性,除了采用改变截面的增压器等通用技术外,还采用了高喷射压力的燃料系统。 其次,我们有自己的燃烧技术,燃烧最重要的是高效率,如何将燃料转化为有效功率,这是必须在汽缸内进行控制的,我们通过模拟、单缸机测试研究了许多国家通用的先进技术

DDi13——第一次完全自主动力

在国六全面升级的技术中,DDi13马力发动机是东风商车的重大突破,全面自主、向前开发是两个主要特征,其最大马力达到580马力,扭矩达到2700Nm,配备东风天龙KX牵引车、天锦KR卡车、建筑车三个基础车。 东风商用车和为客户创造价值都具有特殊意义,陈功军说:“DDi13是完全独立独立开发的引擎,是完全基于客户需求准确开发的引擎,也是考虑到商用车当前设备制造能力的通过性而开发的国家六排放引擎。 该发动机的主要特点是经济性、轻量化、精细化功能处理。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东风商车完全独立开发的缸内制动系统,其制动功率接近流体缓速器水平,因此具有成本和重量大于后置流体缓速器的优点。

庆铃国六商用车

该发动机的可靠性寿命设计为160万公里,2017年4月13日,该项目由东风商车总经理杨青亲自开始,于2019年7月16日点燃,燃烧设计、机械设计、后处理系统由东风商车自主完成。

在最引人注目的后处理途径中,东风商用车采用冷却EGR技术,其集成技术和控制技术由东风商用车自主控制。 谈到选择这条路线的原因,陈功军道就东风商车的思考及其产品和技术的适应性表示:“随着未来排放规制的演变,东风商车不仅考虑国六、国七,还考虑到零排放,选择EGR技术,借助国六升级的机会,贯彻技术研究,使产品成熟,然后霸权 另外,东风商用车根据产品整体的使用密度和宽度,在综合、经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选择了冷却EGR技术

加快商品开发

在产品规划与开发的同时,东风商车更是从全价值领域全面部署,陈功军介绍“从油品的使用到售后服务、早期销售,东风商车都在全面规划,具有相应的战略”。

庆铃国六商用车

在商品开发过程中,东风商车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同时,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过程,将整个周期从以往的1~2月缩短到现在不到1周,最大限度地满足销售需求。 东风商车商品开发部部长熊博表示,东风商车的商品开发分为ABCD四个阶段,国六产品作为基础、战略性商品开发是平台性的新产品开发,经a级产品开发认证,在开发前进行了非常周密的市场调查和事前概念,通过提高各市场、不同的客户需求 根据需求重新定义商品特性目标的开发目标是什么,使用场景是什么,以及开始正式商品开发的平台型正向开发周期一般为24-36个月”。

稳步的平台型开发完成后,细分客户需求,东风商车设立了适应性商品开发的CFT,熊博表示:“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种个性需求,东风商车今年新设立了CFT团队,以销售为主导,直接对接技术中心,技术中心 根据可行性进行判断,确定合理性后,相应的管理部门如PRM、财务、制造、采购等参加会议,在会议现场实施决议草案。 现在的周期可以缩短到不到一周,不仅快捷,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销售需求,是东风商用车适应商品开发的巨大变化。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