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络海报临沂1月3日新闻(见习记者李秀才通讯员徐晓东邵永明)乡村振兴以人才振兴为首,人才振兴可以长期发展农业。 2018年11月以来,兰陵县在乡村实施振兴“鸿雁”工程,组成技能卓越、模范牵引作用突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兰陵县农业质量提高。
实施“鸿雁工程”,重点进行培养结合
“鸿雁工程”是兰陵县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四雁工程”之一,以在全县农业栽培、养殖领域发现、培育、使用众多“土专家”、“田秀才”为重点,打造技能卓越、示范性的“鸿雁人才”队伍。
兰陵县将“鸿雁”工程的实施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培训学生选拔尽量符合条件的鸿雁人才,通过后续跟踪服务对新型职业农民学生进行分类管理,特别关注鸿雁人才的发展情况。
到目前为止,兰陵县已培养认定新型职业农民936名,其中鸿雁人才100名。 鸿雁人才整体发展动力强,后劲足、辐射牵引作用显着,促进兰陵县农林畜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兰陵县农业供应方结构改革,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力。
合作活动充分发挥“鸿雁人才”的模范作用
兰陵县通过制作“兰陵县鸿雁大讲堂”电视节目,充分发挥鸿雁人才在全县农业生产中的示范、领导、推进、推动作用。 采用“现场教育”和“田间教室”的模式,将教室设置在田头、蔬菜大棚、养殖区域、农业设施、农产品加工现场等,在“电视前有教室,出门是训练场”,将鸿雁人才的技术、技能优势及时推广到生产优势的广大农民群众中。 在此之前,《鸿雁大讲堂》拍摄了12集作品,陆续在兰陵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取得了良好的示范领导地位。
建立乡村振兴“鸿雁示范区”,充分发挥“鸿雁”人才在农业生产中的科技示范作用,以一定基础的鸿雁人才产业平台为中心,精心打造示范者、示范田或精品之间,引导农民和鸿雁人才发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建立“鸿雁联络点”的长期机制。 100名鸿雁人才自主选择与自己产业相同或相近的5-10家农户作为鸿雁联系方式,解决了技术、信息方面的难题,实现了“1+N”的共同发展。
为了突出现代农业新技术开发、新成果展示和新农民风貌,兰陵县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举行了两次鸿雁技能竞赛,每次奖励冠军一万元,授予“兰陵县乡村之星”、“十强鸿雁”、“优秀鸿雁”等荣誉称号。 同时,鼓励“鸿雁”人才积极参加省、市召开的农民创新创业大会,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成为省、市全体农民的优秀代表。
技术领先“响”农产品的国内品牌
兰陵县重视发挥“鸿雁人才”的技术领导作用,兰陵县优秀职业农民、“鸿雁人才”张清华是最典型的例子。 张清华是新兴町岳桥村民,硕士研究生毕业。 他在广东深圳、四川广元等南方城市担任外资企业CEO年多。 现任兰陵县东福家庭农场总经理、山东东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
2013年回乡的张清华投资120万元,建成了当时兰陵县个人规模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 2015年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发了适宜鲁南苏北地区越冬作物的低温辣椒新品种“清华1号”。 该辣椒新品种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效益是季节黄瓜的两倍,普通辣椒的四倍。 他建立了土壤调理服务、种苗服务、植保服务、股票管理、稳定增收与销售服务辣椒生产“6S”管理体系。 经过近两年的示范推广,周围乡镇村共有800多家农民合作种植辣椒新品种,获得了经济和社会利益。
除张清华外,郭军见、宋善玲、王元才、马广法、孔德成等众多优秀职业农民,“鸿雁人才”在各个领域都为兰陵县的农业发展发挥了良好的榜样和领导作用,打造了国内优良农产品品牌。
兰陵县“鸿雁工程”的探索实施,最大限度挖掘、解放群众周围“有能力的人”的潜力和能力,培养养养殖户,带领众多农民团结发展,走上了快速致富的道路。 兰陵加快了农业大县、蔬菜大县进入农业强县、蔬菜强县的步伐,大力支持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础农村的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