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学生时代,恐怕都遇到了“不诚实”的体育老师。 数学老师刚刚发表体育老师胃疼不能来,转眼间就看到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精神饱满地掷球。 在低年级阶段,有些学校保证体育课的正常教育,但越接近升学季节,体育课就越容易被一个人截断。 让我们看看这个“谦虚”的对话
“下一节是考试吗?。 “我暂时不考试。 “我要走了。 “好的。”。 ’他说
“下午的第二节,我会让你休息。 “好的。”。 ’他说
“下一节我去。 “好的。”。 ’他说
这是前几天体育老师晒黑的他和其他教师的聊天记录。 有一次,社交网络上发生了“体育教师多么谦虚”的话题。
实际上,在近年来的中小学,体育课确实逐渐变小,学生和家长已经成为习惯。 但是,现在这种“习惯性”的状况可能会改变。 2019年12月30日,新的考试改革政策,云南省家长的朋友圈——体育和话语数量超过了100分
01云南省中考体育分数提到100分
根据云南省中考改革方案,云南中学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科开始考试,共14门,共700分。 各学科分为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各100分,物理50分政治、历史、生物各40分化学、地理各30分音乐、美术、劳动技术各20分,信息10分。 这项改革始于2020年秋学期入学的七年级学生。
这个方案发表后,很快成为了大众的话题。 对此,云南省教育厅召开记者招待会,回答说目前云南的中考招生制度不能很好地表现“五育”,教育、学、考试、招生的有机联系不足,不能从指挥棒的指导下减轻学生的课程负担。
云南省这次改革分数的变化是根据各科目的授课时间、容量、难易度来推算的,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规律,初中3年级的体育分数暂时变为20%、40%和40%。 考试内容包括体质健康监测、技能体力考试两项。 前者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占60分,后者是技能体力考试,占40分。
“教育部要求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为终身带来利益,因此在技能考试中,我们创建了三大球、三小球、田径、游泳、武术、拳击、健美操等项目平台供学生选择。”云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徐忠祥表示, 本次调整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让学校更加重视体育课程,让家长和社会更加重视体质健康,为实现健康中国、健康云南省提供力量。 另外,一些实施细则和有关文件还在论证中,尽快公布。
关于这次改革,一位专家指出,云南省是全国首次在全省范围内把体育分数提高100分。 关于政策的公布,网民说“体育老师笑了”,“体育老师终于“谦虚”地不再上课了。
现在,不仅云南省,全国也有很多体育合格。 同时,高考政策也随着中考发生了变化,有自主招生权的大学在校期间增设体育考试成为体育高考的重要信号。
02体育受到应试教育和安全风险的压迫
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 据中国青年报2017年报道,据中国东北某省会城市学生体育艺术发展中心统计,当地中学生运动会记录普遍“沉睡”数年,有些项目尚未破40年。 其中,女性800米记录创建于1977年,女性100米记录创建于1979年,男性110米记录创建于1981年……
广州市教育局发布的2016年度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测定结果显示,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比,优秀率仅为2.6%,不合格率为16.2%,严重近视率为49.8%。 据中国教育协会体育分会会长毛振明介绍,30年来,中国学生体质健康国家标准一直在下降,包括体面跑、跳、投等指标。
这些惊人的数字,是我们长期不重视体育的结果。 不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应试教育。 在“什么是教什么,什么是学什么”的教育指导下,考试分数的科目受到重视,相反,周边化也是我国中小学的常态。 在此基础上,基础教育的学科分为“主副科”,体育学科不受重视,体育教师不受重视。 很多地方政府也坦率地说,他们优先保障主科教师的配置,但在升学成绩下,“副科”被“主科”追赶是家常便饭。
二是学生的安全问题。 开展体育运动有损伤,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事故。 发生事故,必须追究校方的责任,学校越来越无法组织学生的体育活动。 例如,某学校召开运动会,在1000米比赛中发生了学生猝死事故,实在意外,但之后必须追究学校方面的责任。 最后学校停止运动会,只能把1000米作为危险项目。 这是全国通行的模式。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体育教研员车纯指出,无论学生在课堂上发生什么伤害事故,体育教师都要承担责任。 目前,中国对校园伤害事故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文件,可以让体育老师免责。 就这样,优柔寡断的体育课在中学到处可见,形成了“三无七不”型。 “没有强度,没有难易度,没有对抗”,“不出汗,不脏,不喘气,不摔倒,不揉皮,不扭伤,不跑马拉松”。
因此,在考试教育的指导和安全责任的双重压力下,很多中小学只能“教”和“团结培养”。 比如,休息或午休时学生不能来操场的学校里有体育场,但是很多学校都关闭了,不能向学生开放。 教育部几年前就要求中小学每天练习一小时,许多学校都没有实行。
2018年云南省教育厅以16个县的小学4年级和初中8年级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年级的体育开课率为61.2%,8年级的体育开课率为38.7%,8年级的数学周的课数已经超过了通常的课数的90%。
同时,课程负担大,课外活动少,电子产品滥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小眼镜”“小屏幕奴隶”。 当然,这不仅是云南的问题,也是全国性的问题。
以青少年近视为例,目前我国“小眼镜”人数已超过1亿人,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分别为71.6%和36%。 国家保健委员会发表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近视率为53.6%。 高三学生近视度超过600度的比例达到21.9%。
“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亮红灯。 ”云南省教育厅民教处处担心徐忠祥说:“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相应的运动强度和负荷需要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健康的中国行动( 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读写连续使用眼睛的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
“增加体育课的比重和户外活动的时间是有科学依据的。 北京大学医学院眼视光学院院长赵明威说,近视一般是由眼轴变长引起的,孩子在阳光下多运动,眼中的活性物质分泌多巴胺,它能抵抗眼轴变长,抑制近视的发展。
云南省教育厅的工作人员说:“无论副科成为主科还是麻雀成为凤凰,结果体育课地位上升的原因之一就是让我们的下一代具有健康的身体。”
03如何回避改革后的新问题?
那么,体育如何从根本上改变高考合格后的应试教育倾向,或者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呢? 熊丙奇提出两点:第一,依法施教,第二,改革升学评价体系。
依法教育是规定基础教育的学校必须并行开设5门教育课程,依法法规开设所有教育课程。 体育课该怎么办,与其说有考试,不如说没有考试不能去,还要遵循教育的规律。 把基础教育学科分为“主科”和“副科”,在“主科”中留出“副科”的教育时间是违法的学业行为。
进一步改革升学评价体系。 目前,中高考改革仍然是科目改革。 调整了科目调整了分数,但没有改革总分录用模式。 在综合合格模式下,考试的结构不能被打破,也存在唯一的分数论问题。 只要老师关注教学生如何获得高分,还是培养考生,不是培养者。 真正重视体育,是学校的复归培养者。 这需要进一步推进中考录取制度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另外,学校对学生有魅力的体育课必须以运动队和俱乐部的方式进行。 例如,成立多个体育队(俱乐部),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老师(教练)以体育队的训练和比赛方式进行教育。 训练跑步和跳跃,而不是体育课。 当然,这对学校体育教师的配置和体育场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家庭教育的全面合作,家长们不能只关心孩子的知识教育。 必须和孩子一起花时间进行野外运动,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综上所述,此次云南省将体育地位提高到与语言数英相同的“顶级”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从国内改革的趋势来看,云南省这次运动后,更多省市将尝试提高体育课程分数,直接借鉴云南的做法。
体育课被周边化、削弱的问题,已经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顽固疾病”,由此重拳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