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人才培养基地_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建院40年:从两间旧平房到农科人才培养新基地

11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创立40周年交流会在国家农业图书馆召开。

农业农村副部长张桃林、农业农村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唐华俊、孟加拉国大使马夫·布伍兹扎曼、坦桑尼亚大使穆贝尔·瓦克基、国务院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黄守宏、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等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农科学院党组张合成主办。

新工科人才培养基地

197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两个老平房开辟了研究生教育道路。 40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围绕国家战略和“三农”发展需求,形成了学科优势突出、学业特色鲜明的科研单位进行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培养了众多人才,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厚的篇章。

张桃林在谈话中指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的研究实践走出科研机构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的成功之路,实现研究生教育的飞跃发展,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培养了许多高层次人才,为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院士表示,经过40年的发展,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培养类型不断丰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课堂教学不断加强,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思政工作不断加强,培养体系不断完善。 学科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学科体系不断完善。 在全国第四届学科评估中,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4个学科为A+,生物学、农业资源和环境2个学科为A-,a级学科占参加评估时博士一级学科的60%,A+学科数在全国所有高中中均与北航等大学并列第二。

今年10月,农科学院研究生院成为全国第一所留学质量认证学校。 在校留学生来自世界57个国家,博士留学生规模居全国农林类高校首位。 与比利时利日大学和荷兰华根根大学合作开展博士学位教育项目,其中,中比项目成为国内农业领域首个中外合作研究项目,实现了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

唐华俊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农科学院研究生院要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国家支柱人才。 坚持内涵发展,着力构建一流学科体系。 坚持开放学校运营,着力构建具有农科特色的国际教育新格局。 立足“三农”事业,全面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农科教育服务“三农”,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成功完成中国农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作为党的培养者,肩负国家培养者的重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任和期望。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40周年的成果展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40周年》的宣传片同期展出发表,回顾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40年的岁月。 (宋雅娟)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