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全国第三次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省市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表了本省市的实施方案,表明将从2018年秋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实施。 高考综合改革正式进入了普及中西部的新阶段。 “考试怎么办”“成绩怎么办”“高中怎么办”等重要问题怎么解决? 本指导书使用“疯狂的600分笔记”(福建师范大学发货),复盖高中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错误分析、知识考试点,迅速提取出必要的地方。 希望这些有助于你们同学更好的学习。
"考试怎么考. "
(一)政策深入剖析;
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8省市的方案为“3+1+2”模式,“3”为全国统一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考试的“1”为优先科目,考生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必须选修科目的“2”为重选科目,考生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四个科目中选修两个科目
据福建省教育厅负责人介绍,“3+1+2”评选科目方案是借鉴先行改革试点部的经验,充分考虑当地高考模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和学科专业配置等因素的结果。
自2015年开始调查以来,江苏省召开了约80次调查和征集意见会议,就方案的重要难点征询了许多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寻求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研究院以及相关教育和测量领域的专家“3+1+2”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论证。
(2)专家这样说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瞿振元:从整体上看,“3+1+2”方案与先行考试省的“3+3”方案在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上完全一致。 同时,进一步强调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类人才选拔与培养中的基本作用,在当地提出实际学生选修课程组合,使改革更加正确地结合当地实际,满足当地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表示,从第一次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开始,表现“选择性”的教育理念始终体现在各项措施的实施和完善过程中。 在选择性维度上,我们要保证个人选择的自主空间,考虑大学人才的选拔和局部刚性限制,体现整个国家和长期利益。 “3+1+2”模式虽然没有给考生6门课程中完全自由的选择,但可以在物理和历史的2门,以及其他4门中进行有条件的选择,而后者的4选2句理完全通,选择组合达到12种,改革前只有句系和处理系两种组合的选择 同时,选修课中物理和历史只有两选一,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课中物理和历史是必修课,学生必须满足高中基本教育的要求,基本知识结构完整。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与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个学科组合方式相比,“3+1+2”模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还促进了文理交流,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与高中之间的互选提供条件和动力,以人为本,学习其优势 充分体现了思考原则,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
“成绩怎么计算?”
(一)政策深入剖析;
从2021年开始,8省市普通高中招生参考了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综合素质评价。
此外,自2021年起,8个省市的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为750分。 其中,使用统一大学入学考试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的原始成绩被计入考生的总成绩,每项满分为150分。 评选科目采用物理或历史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项满分为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课分级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项满分为100分。
根据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合格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与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拔成绩计入普通高中统一考试合格的考生总成绩。 8个省市在6月的统一大学入学考试期间统一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确定考试次数为1次。 选拔考试是省内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考核引擎,统一发表成绩。
(2)专家这样说
辽宁省教育厅负责人:由于复选科目中不同学科问题难易度的差异和报考该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所以无法比较复选科目的原始点。 实行排名主要是根据学生选考科目不同、各科目考试难度不同、各科目原始成绩不能比较的原因,从教育考试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
例如,考生甲选择思想政治,考生乙选择化学,两人都考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择思想政治考生的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择化学考生的1000位。 轻而易举地把他们各科的成绩加在高考成绩里,既不科学也不公平。 因此,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则转换不同科目的原始点来得到等级点,转换后的考生选考科目成绩的排列顺序不变,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点比较不同的问题。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负责人:进入第三届改革的八省市在教育部统一指导下组成联合专家小组,邀请国内数理统计分析领域的专家学者参考前期考试的省经验,在分析、运算八省市多年的考试成绩、录取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建模,实现接受度、划分度、整体度、 在提高度及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标准框架中,确定的8省市共同等级分配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副理事长韩宁: 8省市根据过去几年的大数据,进行高考合格中的潜在分析与模拟,为本省市选择最佳参数设置方案,按照“不改变考生单科顺序”和“确保选考科目的适当权重,确保转换分数的良好划分度”的原则最多
"高中是如何招生的. "
(一)政策深入剖析;
本次八省市公布的实施方案,大学采用“两个依据,一个参考”模式,不仅是三个统一高考学科的科目成绩和三个学业水平的选考成绩,还以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采用的重要参考,从简单的“分数”走向“看人”。
根据实施方案,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分为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 采用实际记录方式,客观记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项内容。 高中学校通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每个学生创建个人成长电子文件。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各省市教育厅自主记录个人日常活动情况的统一要求,学生在学期末整理具有代表性的记录材料,选定形成评价记录表的高中毕业时,根据以评价体系原始记录为代表的典型资料,生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分和体质健康考试成绩等
另外,8省市在实施方案中,高中安排招生计划时,明确了分为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制作的招生时,选择物理的考生和选择历史的考生按照两个顺序排列招生。 河北、辽宁、重庆等省市招生志愿者采用“专业(类) +大学”模式,以某大学招生专业(类)为志愿者,实施了并行志愿者招生模式。
(2)专家这样说
郑庆华:过去的培养模式很多高中生都习惯于学习,只追求成绩,对高中的学科、专业内涵不了解,对考试要求和规则不了解,对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专业意向发掘和培养不足。 新的高考模式要求学校从初中阶段开始,学生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开始从事职业导游工作。 同步推进高考改革和中学课程改革,使学生职业规划、专业选择和学习意愿相统一,使学生贯彻自己的学业和未来进入大学选择的专业,指导未来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相结合,把安身立命的职业和终身成功的事业相结合, 最终指导学生在工作和最后开放天下,结合能使人类幸福、灵魂安定的志业,培养社会必要的真正支柱材料。
“高中是怎么教的”
(一)政策深入剖析;
实施普通高中选修课是普通高中教育适应新高考的重要措施,也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
根据8省市发表的相关解读稿,明确安排了如何实施课程。 比如,学校不得割让其他非选修科目的授课时间,以增加选修学科的授课时间。 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普通高校课程,探索适合精品选修课程开发需要努力的选修课程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行政课程与课程、班主任与辅导员制有机结合的课程管理制度。
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王玉清副厅长表示:“基础教育推进课程转移,考各学科的考生比例不同,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科教师的规模和结构。”
因此,在加强团队建设的基础上,8省市采购服务,回归优秀退休教师,探索“县管理学校录用”等多项措施,表明在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不足问题的同时,必须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对丰富学科教师的转行培训。 另外,通过大力改善学校经营条件,新扩展部分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等措施,减少普通高校班级数量。
(2)专家这样说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实施新方案的8省与浙江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教育基础条件存在差异,重视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共同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形成政府与学校、招生与人才培养、高校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落实
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要积极应对高考综合改革,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真正实现落地、减少、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前期设定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强调重点,加强考试机构能力建设,改善普通高校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普通高校课程改革,抓好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一系列合作工作,稳定高考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