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至14日,上海市教委领导、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组织的“2019年上海市学校卫生工作调查”在宝山、徐汇、崇明3区率先进行。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贯彻“健康中国行动”、“健康上海行动”等相关要求,进一步健全市内学校卫生工作管理长期机制,促进学校卫生法律法规和档案要求的落实,完善学校卫生工作调查评价体系,巩固学校卫生工作基础,为青少年儿童健康素养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看细节,责任达到水平
据介绍,此次调查集中了上海市教育、市场监督管理、卫生等三大系统的专业力量,包括市教委、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市教委教研室、市场监督局、市卫监所、市疾病管理中心、上海健康医学院等专业机构和高中,从各自的专业工作角度具体开展,上海融入学校卫生工作
“合并”是本次卫生调查的目的之一,是合并教育卫生监督部门合作落实卫生工作各项要求的基础。 此外,调查还将在学校传达卫生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巩固和提高学校卫生工作的基础。 实地访问,调查总结了学校卫生工作的亮点,提高全市学校卫生工作的总体水平。 各领域专家也将配合调查开展专项研究,推动学校卫生工作科学的发展。
本次调查的重点内容包括组织管理、卫生安全风险管理、传染病和常见病预防控制、人员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健康教育、学生健康素养等。 调查专家一进入校园,沿着各自的专业方向认真访问,可以说没有事情的巨细。 他们表明,许多学校在卫生工作方面不仅能坚实地保持基础,而且能以创新的方式提高工作水平,亮点频繁,地域特色显着,上海学校卫生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服务意识。
看亮点,管理细致创新
此次调查中,宝山区小海螺幼儿园的“星星厨房”成为调查专家的关注点。 在这里,教师们重视“幼儿膳食营养”,全园围绕“标准厨房、营养大工作”主题研究,对厨房操作规范和营养员岗位服务开展管理实践,确保为幼儿提供更多营养、更全面、更丰富的膳食体验。
小海螺幼儿园鼓励教师参加营养师培训,高级营养师作为膳食教师负责“海螺美食谱”的开发。 食谱按幼儿年龄、生理、季节特征和季节菜等因素制作,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食谱5种。 同时,幼儿园定期邀请家委膳食小组成员入园,作为监督人进厨房,观察幼儿膳食制作过程、设施设备、食品卫生安全等内容。 厨师们向父母介绍了每周制作食谱的框架。 幼儿膳食均经过专业营养分析,保证每天在园内均衡营养摄入量。 幼儿园还组织儿童和家长参与“创造性私房菜”的选拔活动,共同选出“最佳菜谱”。
宝山区广育小学,创新思维体现在课程开发。 学校积极开展学科融合,将健康知识融入体育、艺术、自然、心理等学科教学中,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带来新知识。 学校发表的“打喷嚏时请掩口鼻”和“喝牛奶的学问”,由宝山区健康教育微课程的剧本撰写评定,获得二等奖。 心理教育微视频《平凡的我》获区三等奖《口腔卫生重要》和《饮牛奶学问》获宝山区健康教育优秀广播稿《爱牙》一课被评为2016年度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示范课三等奖。
目前,学校通过各种俱乐部活动创建健康俱乐部,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例如,“七彩日光”学生心理课程、“花纹跳绳”体育课程、“鼓韵”艺术课程等,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观察行动,多样化并行有效
在校园卫生工作中,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防控是卫生安全的基础。 在徐汇区,接受调查的田林第三中学和园南中学,在完善学校疾病对策,保护卫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地对学生开展宣传教育。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徐汇区卫生保健工作指南》,田林第三中学在日常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注重细节,全面关注学生健康状况。 认真做好每天早晨检查、巡检工作,在传染病流行时期增加午餐检查,及时关心因病缺课的学生情况,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师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病例分级隔离、观察工作,对家长和学生进行适当的健康指导,确保病情恢复 作为上海市常见病检学校徐汇区口腔卫生监测要点,田林第三中学按年级进行龋齿、脊柱屈曲异常的筛查,按年级计划对全校学生进行体检。 建立体检结果监护人反馈制度,登记器质性疾病等异常情况的出现,立即转诊给监护人治疗,制成病例追踪记录。
园南中学的“红十字会”创立之初,经过二十五年的发展,成为学校卫生教育工作的品牌项目。 通过学习、实践,全校师生不断提高红十字会对“人道、博爱、献身”精神的理解。
学校在社区内开设“探索人道法”相关课程,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教学,为社区成员建立理论学习平台,提高思想认识。 每年,以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救急日为契机,红十字会积极开展红十字会的宣传活动,宣传红十字的精神,呼吁很多人投身红十字事业。 社区开设“创伤救护”“防震减灾”“急救绷带”“灾害避难知识漫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旨在普及创伤救护知识,教师对创伤救护技能给予相应的操作指导,提高社区成员自救能力,提高生命的热爱意识。
看特色,理念在执行上是有路径的
在崇明区充分体现了实行学校卫生工作必须少一个城乡。 尽管位于偏远地区,崇明各学校在校园卫生工作中始终保持跟上的态势,积极发展地区特色,坚定推进健康理念。
进入崇明区新河幼儿园后,调查组的专家们很快就被广阔的活动场所吸引住了。 作为农村的幼儿园,现场不仅是先天的优势条件,也是教职员们创新工作的“试验田”。 地方幼儿园开发土地作为菜园,每班在菜园里种植蔬菜。 据幼儿园介绍,从孩子们发芽到最终成长的全过程来看,不仅是生命教育的机会,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成长的严峻,是最优秀的饮食教育题材,教育孩子们认识到餐桌上的所有食物都很难来到。 这样生动的“大健康”教材,也许只能在农村实现。 与此同时,幼儿园建立了指导饮食和家长监督的饮食制度,学校级领导和保健教师轮流上班吃饭,定期召开饮食管理会议听取家长建议,及时反馈和交流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状况。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开设了仅2年的新学校,依靠心理健康教育打出了独特的特色品牌。 目前,学校在小学部和中学部设立了心理健康活动课常规课程的完备心理咨询工作室,逐步完善心理咨询规章制度,为全校学生提供发展性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并积极向全校大规模活动渗透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为三年级和七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每周一节。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发课程,建立心理健康活动的课程评价机制,让学生进程评价各课程的课程表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导性。 学校还通过星节主题活动,让学生发现独特的自我,积极发掘自己的潜能,使学生在自主管理、团队合作过程中获得更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