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被强行收费_120收费标准各地差别大 急救中心运行成本有多高?

(原标题:生命最多120人,未支付急诊患者不得拒绝救治)

虽然受伤者的患者情况危急,但一些急救中心在提供急救服务之前收取费用。

据新华社报道,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促进法,国家建立了健全的院前急救体系,为危重患者提供及时、规范、有效的急救服务。 急救中心(车站)不得以不支付费用为理由,为紧急重症患者提供急救服务。

救护车被强行收费

救护车的收费标准在各地大不相同

大约9年前,国内有“120救护车先拿到钱救人”的新闻。

救护车被强行收费

但是,2014年,中国已经明确提出“急救中心(车站)和急救网络医院不应因费用问题拒绝或推迟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救护车被强行收费

这次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促进法,把这个问题写入了法律。 据网民介绍,该法规定“让人感受到社会温度”。

救护车被强行收费

救护车被强行收费

没有叫过救护车的网民,可能误以为120辆救护车是免费的,其实中国的救护车服务大部分是收费的,各地收费标准不同。

据北京急救中心网站报道,120辆救护车的使用费用以患者到目的地的实际行驶公里为基准,为3公里以内50元,3公里以上每公里7元。 因患者及其家属原因拒绝使用到达现场的救护车的,需要支付救护车使用费50元。

院前医务人员对危机重症患者实施“院前紧急重症急救措施”,每次40元,包括现场诊察、防护、中途护理和人员保护费用在内的现场实施的其他检查、治疗、检查等项目和药品、血液费用按相关规定分开征收,每名患者只能征收一次急救费用。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费为30元/次,公斤(第四公斤起)为7元/公斤,电车费为80元/小时,院前急救费为60元/次。

救护车被强行收费

苏州市院前医疗救护车5公里以内收费标准为40元,超过5公里收费价格为4元/公里(单程收费),院前重要救护费用每次90元。

温州市救护车费用标准为3公里以内10元,3公里以外每公里加2元。 院前急救费用标准为一般急救100元/人次,危重患者现场院前急救150元/人次。

有些城市救护车按往返总计计算。 据山东济南市医疗保障局网站报道,救护车的费用是汽车基价10元,行驶距离往返合计每公里3元。

济南市救护车待机费为每小时15元,30分钟内不收待机费。 医务人员坐车诊察费一次30元(包括住院诊察费和一般门诊费)。

急救中心的驾驶成本有多高

从下面这个地区政府的公告可以了解急救中心的运营成本。

佛山市顺德拟建设120急救指挥中心。 根据最近发布的2020顺德参加型预算网络评议文件,区120急救指挥中心运营经费共计1800万元,主要采购急救指挥系统、车辆、支付人员的报酬和行政运营。

救护车被强行收费

现在顺德有“120”的成员医院17家,其中公立医院3家,镇(街)公立医院10家,民间医院4家。 顺德年间120部急救电话超过40000部,占全市的1/3以上。 顺德需要专业的管理机构和专家,每次警报都通过“市-区-医院”三次信息传达,大幅度延长了转播时间,易于推迟急救时机,失去了急救的机会。

据介绍,120急救指挥中心设有20名各类工作人员(主任1名,副主任1名)。 行政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员3名,警察15名。 120套急救指挥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17家成员医院急救子站和视频监控子系统、47台急救车车载终端子系统和车载视频终端)费用1080万元,急救监控型急救车1台费用160万元,急救指挥车费用1台60万元,工资福利360万元 今后每年投入约500万元,用于120急救指挥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持费、人员报酬待遇、事务费等。

2020年申请经费1800万元,购买急救指挥系统、车辆、支付人员报酬和行政运行的2021-2024年分4年,每年申请经费500万元,用于人员报酬和行政运行。

为了建设120急救指挥中心,顺德区去深圳等地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财政对全市院前急救服务实施财政采购服务,120网络医院急救车服务由市财政补助600元/次,2017年共补助1.2亿元。

12分钟! 北京上海的共同目标

北京上海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在国内领先。

今年11月,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副市长卢彦介绍,将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统一为“120”,实施全市统一指挥计划,实现急救号码向社会提供。 同时,实现平均急救响应时间不足12分钟,急救呼叫满意率超过95%,服务满意率超过98%的目标。

据吕彦介绍,今年1月~10月,全市急救站42台,救护车35台,平均急救应答时间约16分钟,比去年缩短了3.1分钟。

上海也提出了实现“急救平均应答时间≤12分钟”的目标,但时间比北京短,最迟在2020年前达到这个目标。

救护车被强行收费

澎湃新闻2018年底报道,上海住院前急救第一线员工约2800馀人。 “120”与上海市多家三级医院建立联动机制,探索将救护车心电图等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同时送往医院,实现院前院内智能联系,正确掌握金钱救治时间,为更多生命争分夺秒。

截至2020年,上海急救局预计将超过170家。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计划通过2019年至2020年的努力,在上海入院前实现“全国服务量最大,服务半径最短,响应时间最快”,有效保障该特大国际城市的安全运行。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