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恩事件始末_于右任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事件始末

文/徐永超

民国初期,战争喧嚣。 段祺瑞就任北洋政府首相后,公然撕毁《临时合同法》,拒绝召开国会。 在此背景下,孙中山开展了护法运动。 在上海,他多次与于右任等人协商,认为“是中国革命的大业,北方极为重要”。 另外,考虑到右任是西北人,在当地很有前途,孙中山决定派他到陕西省主持西北革命大计,这就成了陕西护法靖国之战。

1917年春天,右任命回陕西。 途中,他豪迈万丈,“啊,安得长驱铁乘数十万,踢足踏大陆除群雄! 去了陕西,他当时发现掌握实权的警部陈树藩已经在段祺瑞避难。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压制舆论,培养私党,猛烈剥削民众,对于右任,虽然没有公开揭露面孔,但是暗中监视,严加警惕。 好不容易的于右任,只好在8月中旬暗中离开陕西。

同年10月,陕西警备军的耿直指挥在西安变得困难,与郭坚部会合。 他们首先举起了“陕西靖国军”的旗帜。 12月陕西骑兵队团长高峻宣布独立,举起了反对段倒陈的大旗。 此后胡景毅、樊种秀、吕占魁、曹世英等人加入了反陈行列。 但是,由于各部队间的号令不同,有好几次打错了战斗机。 面对强大的敌人,将军们一致认为“请回到老师主持大计”

戈恩事件始末

1918年初夏,由于右任,再次开始走回乡的路。 为了掩盖别人的耳目,他特意打扮成传教士。 8月9日,在右任陕西靖军总司令。 在誓言大会上,他慷慨地陈词:

“馀命革命党的人,不是为了权利之名而来,而是为了拯救国家,拯救桑梓,和同志们一起苦恼着生死与共。 对人们来说,不是金钱,而是机械弹,而是热情和总理革命精神。 这种精神对革命党人来说是宝贵的宝贝,一切不可比拟。 大家正确认识、实践履行的话,革命一定会成功,强权一定会输。 陕西混乱,不平坦! " "

会议后,他将2万多人的部队重组为6路,设立参谋、秘书、军法等,统一号令、靖军军的军容、面目一新,有时被称赞为右任的“竹战定西北”。

重组的靖军,连战连胜。 陈树藩看到战场上不便宜,就耍手段。 他压制住一骑的胡景毅,右派岳维峻,稳定军心。 陈树藩又在井勿幕作为“调停者”前往靖树军总部,放宽兵员计划。 出乎意料的是,井勿幕公然投入靖国军营,右任非常高兴,作为陕西靖国军的总指挥依靠了自己的手腕。 之后,在右任召集军事会议,很多人决定扩大战果。 八百里秦川几乎归靖国军所有。

戈恩事件始末

1918年5月,孙中山军阀妨碍肘部,愤怒地离开广州,南北双方开始讲和。 在此期间,北洋政府召集重兵大举进攻陕西靖军,企图消灭这北方的心腹大患。 面对大兵的压迫,向右任书孙中山求援,此时孙中山已无职权,爱是不可救药的。

1919年1月,陈树藩进攻靖国军,直到5月,靖国军只剩下魏北一隅之地。 内外交困难的时候,一部分将军打算另谋一条路,在右任军令下,不能离开司令部了。 一九二零年七月,段祺瑞引咎辞职。 陈树藩失去依靠,提倡地方自治,解放胡景翼。 右任不动,胡景翼复任陕西靖军总指挥,再次发表讨伐陈树藩的消息。 一九二一年五月,北洋政府让吴佩部阎相文督陕将陈树藩转入北京。 陈树藩倒台,胡景翼向吴佩孚提议避难,利用军阀打军阀,右任坚决反对,但靖国军的实权掌握在胡景翼手中,他暗中拒绝总司令部的吃饭,右任不得不离开总司令部。

戈恩事件始末

1921年9月,胡景翼在三原召开“国民代表会议”,向全国通电,废除陕西靖军。 右任夜走高陵,要曹世英坚举义旗,最终不如意。

1922年3月,右任来到杨虎城驻地武功,在此新设靖军司令部,任命杨虎城为第三路司令官。 四月,部队不是寡敌,而是迁往凤翔。 今年是端午节,靖军完全解散了。 杨虎城率部迁往陕北榆林,后来成为十七路军,西安事变后,其部队被蒋介石分割。

右任离开陕西去上海寻找孙中山,他和靖国军的故事到此结束。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