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大气网:近年来,我国水泥行业进入产能调整阶段,水泥产量呈波动性下降趋势。 在业界加快生产能力的同时,中国水泥大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更加突出,业界“二超强”竞争结构已经初步形成。
水泥行业已进入生产能力调整期
水泥行业与经济发展速度基本同步,在我国城乡、工矿企业、农田水利及能源、交通、通信等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应,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建材产品。
从产量状况来看,1997—2014年,我国水泥产量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势头的水泥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后,产能过剩,供应超过需求,整个行业进入产能调整阶段,产量也呈下降趋势。 水泥产量从2014年的24.8亿吨降到2018年的21.8亿吨。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向适度增长阶段过渡,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稳步前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旋律。 水泥产品行业的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快速适度增长。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水泥产品制造行业销售额为7547.15亿元,比上年下降20.69%。
行业的“二超强”结构已经形成
2019年8月,“通用水泥网”在生产能力排行榜上发表了世界前十的水泥生产厂家。 据“全球水泥网”统计,世界前十大水泥企业占世界水泥生产能力( 45.21亿吨)的41.03%。 其中4家中国水泥企业(包括台泥水泥)总产能为10.38亿吨,近10个总产能的56%,占世界总产能的23%。 海螺水泥排名超过拉法哈利排名第二,台泥水泥也比去年前进了第一,取代了滑水亭的位置,其馀水泥企业的排名与去年一致。
在我国范围内,出现了水泥行业“两个超强”的竞争结构,显示了领先的集聚效应。 “两超”指中国建材组和海螺水泥,“强度”包括金隅组、华润水泥、台泥水泥、红狮组、山水组、亚洲水泥、天润水泥等。 根据先见产业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前十大水泥企业的集中度从2012年的51%上升到2018年的57%。
2018年华东地区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达27.01%
从水泥企业分布来看,华东地区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市场相对成熟,产能淘汰快,地区供给稳定,而西北地区近年来产能大量生产,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出现,市场竞争加剧。
从水泥熟料的产能分布来看,我国水泥熟料的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西南、中南和西南地区,总产能达到70%。 其中华东地区产能比率最大,达到27%,其大型企业产能比率高,市场集中度仅次于中南地区,比率为24.31%。
上述数据来源于先见产业研究院《中国水泥行业生产销售需求和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先见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招商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