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很多抱怨也没有后悔,没有献身精神的无名英雄们,写下了普通人平凡的人生。
我们都要一心一意地努力,越困难越危险越前进,把短板加固得更牢固,巩固基础,坚决战胜了消除贫困的战斗。
我们争朝夕,不要使用韶华。
1月2日,颐上县八里河渔场冬天开始捕鱼,到处都是鱼肥人气的喜人景象。 特约摄影王彪通信员鲍伟摄影
"奋斗的姿态是最美的. "
一元复活,万象新。 1月2日,2020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江淮大地上的人们怀着梦想和热情,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凌晨3点30分,大部分人还在梦乡时,合肥地铁3号线2班组电车队长马亮已经起床,从公寓向派出所走去。
“3号线开业后,人的流量增加了,我们也增加了发车频率,”马亮说。 和平时一样,马亮首先抄写正线的行驶注意事项,接受行驶用品,检查列车。
4点50分,第一班列车按照信号楼的命令,沿着轨道慢慢地上正线,马亮上车,开始乘务。
上午10点10分,马亮结束了早班最后的值班,把火车交给了同事。 “今年元旦不能休息,但是自己的工作方便乘客,我感到很骄傲,”马亮笑着说。
正因为有环卫工人的辛苦,才有城市的“光辉”。 早上6点,阮怀福坐垃圾搬运车去了首个生活垃圾分类区。 “我主要负责其他垃圾和厨房垃圾的运输。 ”今年53岁的阮怀福是合肥市庐阳区城市管理局环卫中心工作人员,新年第一个上班日,他和同事继续在环卫第一线默默守护。
“假日小区垃圾明显增多,一个小区的“其他垃圾”有8桶,每桶300公斤,我的压缩车一次能装3吨,”阮怀福收集市政府宿舍小区后,在周边的几个小区行驶,车满了永青垃圾转运站 这时,从他出发的时间已经过了两个多小时了。
在铜都铜陵,早上,铜陵有色金隆铜业公司的精炼现场很忙。 两个巨大的圆形铸造盘等速旋转,铸造包将流出阳极炉内的高温铜熔液正确地注入铸造铜模。 铸造辅助工王开鹏在圆盘前来回走动。 “不到八点就来了。 现在铸造的阳极板至少有一百吨! 」王开鹏摘下防高温面具,眼流露出骄傲和满足。
王开鹏是班级2020年开始的。 在2020年的头两天里,他一直在工作。 “去年铜的原料紧张,公司克服困难完成了年度任务。 有了这样的经验和经验,我们有信心搞好新的一年生产! ’王开鹏语气很好。 在工作场所,叉车和各种设备发出的声音混杂在一起,构成了激烈高涨的新年奏鸣曲。
上午8点左右,在合肥市高河西路与翡翠路的十字路口,一辆大卡车顺利停在中国邮政务区笔架山营业部门口。 车门打开,架子轨道,扫描码的输入,搬箱子……送信人们一齐动手,30分钟以上后分类了1000多人的快递。
“现在是年产的时候,一天平均需要4500个左右的快递。”网站负责人程炳恒先生一边安排送信员,一边和记者谈话。 “我们的网站是26名快递员轮流到除夕夜,我必须在除夕夜开始值班”。
“走吧,在六楼开了会! 上午9点55分,位于合肥市惠州大道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大楼,互相注意进入6楼会议室。 10点开始,“转职能力、执行力、表率动员大会”正式开始。 组织改革一年来职能是怎样变化的? 你如何应对新工作的要求,有哪些不足? 2020年如何履行更好的职责? 有关处理室的负责人接连有话要说。
“新年第一天开始召开这个动员会,我们感到压力和动力”省农村厅种植业局局长张韭先生,去年我省粮食丰收,总产值全国第四,比去年增加47万吨,记录我省历史第二,为发展发挥了整体“压力”的作用 今年将继续承担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加快职能转变,从抓好种植业生产向农业转变统一推进,促进乡村振兴。
只争朝夕,不如韶华。 新的一年大家一心一意地努力,一定能创造更好的生活! (记者史力田婷何珂彭园汤超)
垃圾的分类引领绿色生活
1月2日早晨,在合肥市蜀山区居住的印象西湖区的居民们又开始了繁忙的一天。 早上8点左右,住宅区内5处垃圾场前,来扔垃圾的居民络绎不绝。
每个垃圾投入场所有4个蓝色的可回收垃圾箱,2个黄色的其他垃圾箱,1个绿色的料理用垃圾箱,1个红色的有害垃圾箱,共计8个,每个箱显示可投入的垃圾品种。
箱体密封,清洁干净,如何投入垃圾? 此时,8栋803户赵玉生大叔提起绿色垃圾袋靠近“菜馀垃圾箱”,取出卡片,在垃圾箱的卡片区轻轻擦拭,箱口自动打开,垃圾袋被扔掉。
“这个智能分类垃圾卡无论在哪个家里都有,可以打开箱门,免费收取垃圾袋,投入很好,还有积分奖励,积分去附近的超市免费交换生活用品”赵叔叔指着卡说“垃圾分类对我们来说是手 现在我每天在家把垃圾分类扔掉。”
“在垃圾没有分类之前,一接近垃圾箱就有臭味,夏天更令人讨厌。 现在干净了,环境变好了,我们也心情很好! ’住在十二栋的杨玉梅姐姐高兴地告诉记者。
“这个系统使用于2019年11月,现在西湖区的垃圾分类正确率从最初的40%上升到了96%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参考这个垃圾分类模型,在有条件的地区继续进行探索和推进。 蜀山区城管局垃圾分类监督中心副主任李德生表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是从源头管理垃圾,保护环境,引领绿色生活。 记者许蓓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