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实施模式_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实施模式

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是“三农”,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保证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即将到来的2019年,我省粮食总产量再创最高,其中,小麦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承担稳定粮食安全的重任。 明年是我省实施扶贫攻防和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交流期,面对当前国内外环境新变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四个优先”原则,补充重点、短板,加强基础,落实“三农”硬任务,稳定“三农”发展基础,推动农村振兴战略在我省深入实施

领导党的建设。 一、要完善农村工作指导体制机制。 “三农”工作是“顶级项目”,五级书记要落实“三农”要求,各级党组织书记要规划制定重要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 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数千万坚实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其基层管理、团结动员大众、推进改革发展的战斗要塞作用。 2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建设。 熟悉“三农”工作,有基础工作经验,选拔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干部为领导岗位。 基层从事“三农”是培养培训干部的重要途径,重视基层从事“三农”的优秀干部的拔尖交流,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人才指导。 三要加大“三农”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三农”工作团队责任感、使命感:善于理解农业,学习农业经济和技术,热爱下田实际接触的农村,热爱农民,对农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倾听农民群众的诉求和期待,尊重农村发展规律,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以高质量的发展为理念。 必须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行“把粮食储藏在土地上,把粮食储藏在技术上”的战略。 进一步扩大标准良田面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高行动,确保必要时能够生产供应。 推进“四优四化”实施,加强“四优”产业,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使我省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生产基地。 其次,要深入推进质兴农,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农业品牌建设。 推进几个县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 建立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跟踪体系,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和协同管理,着力打造河南品牌和龙头企业品牌。 三要深化农业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 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推进生产销售一体化,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培育“网络+”等新产业的新职业形态,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体育等深入融合,绿色产业、农业商文旅、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总

重视绿色生态。 一是要优化农业生产空间的功能布局。 根据现状基础、资源条件、未来发展需求和功能定位,优化调整农业产业功能布局。 建立土地条件、粮食条件、经济条件、草条件、牧草条件、畜牧条件、渔业条件等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和资源生态环境的整合性。 2加强农业资源保护。 加强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污染修复,提高耕地质量。 按照“一区一策”的方案,系统将推进南太行地区的生态管理和修复,加强重要湿地保护。 建立监测体系,防止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禁止未经处理的工业和城镇污染物进入农田、养殖等农业区域。 三、要建立农业清洁生产体系。 完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推进农田灌溉节水模式,发展保护性耕作。 实施化肥减量行动,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严格农业投入品安全监督。 切实加强农业生产过程规制,重视全过程标准化生产。 加强农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

推进创新发展。 要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完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信息进村工作的推动力,推进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农业农村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力农业。 二要加强改革创新推进,在城乡改革联动促进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积极稳步推进农地流动,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持续推进农垦改革、农药管理体制改革等,进一步激发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三要加强管理创新的推进,优化现代乡村管理主体。 通过创新现代农村管理方式,推进自治组织与新型经济组织的有效协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管理体系。 创新现代农村管理手段,运用大数据等先进科技手段,积极提高农村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支持扶贫。 必须为消除贫困作出切实努力。 为扶贫开发大型数据平台,为正确扶贫、正确摆脱贫困奠定基础。 扩大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 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计划相结合,扶贫开发计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市化、特色产业发展等计划相结合。 2 .必须扶贫稳步努力。 贯彻正确扶贫的“六个正确”要求,深入实施正确扶贫活动,使行业正确扶贫工作落实现实。 应当根据地产实施正确扶贫工程,实行特别扶贫政策措施。 继续深化贫困县审查、干部驻村等正确扶贫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审查机制、脱贫机制和第三方评价机制。 3在减贫攻势中必须看到实效。 多次落实责任,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落实主要能源用于扶贫开发的有关部门行业扶贫责任,优先将扶贫任务纳入行业规划,落实认真实施的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合作责任,摆脱不了贫困。 巩固正确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措施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正确从村到家落实。

资料来源:河南日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