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两个现代化_王坚院士纵论“城市大脑”:“算力时代”如何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两个现代化

有的城市在全国的大城市拥堵指数是第四位的杭州,2018年是第30位以后。

这一切都是2016年4月,一个人首次向杭州市提出“城市脑”概念,成为“杭州城市脑总设计师”。

从此,“城市大脑”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等城市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位是今年新晋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

实现两个现代化

12月21日下午,在济南召开的2019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和第十三届中国工程管理论坛上,王坚院士发表了《城市脑与管理能力现代化》专题报告。

王坚院士现任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创始人、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首次提出了“以数据为中心”的分布式云计算架构,首先提出了采用计算作为公共服务的产业模式,主持开发以大型分布式计算系统“飞天”为中心的自主知识产权阿里云计算平台。 通过“云栖大会”的创设和“云栖町”的创设,构建了完整的云计算生态,实现了从“飞天”技术平台向云计算产业的突破。 “城市大脑”作为未来城市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以数据资源为重要因素,提出提高城市公共资源利用效率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 曾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实现两个现代化

王坚院士的见解1

城市演化有三个阶段:

马力时代出现了道路和网络。

电力时代的电力和电网的出现。

出现了计算力时代的一个一个的数据和城市的大脑。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计算力时代。 ’这是王坚院士的判断。

实现两个现代化

王坚院士的见解2

城市大脑有三个主要因素

城市的大脑是城市的新基础设施。

数据资源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资源。

计算是城市新的能源动力。

“为什么每年都有新技术,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 ’他说

报告一开始,王坚院士首先抛出了这个问题。

这也是王坚院士思考“城市大脑”的首要原因。 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到人工智能,以及今年的块链,每年都有新的技术,人们觉得它改变了世界,解决了我们许多问题,实际上这个城市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人口增长、资源短缺 为什么那个一定没找到重要的问题。

王坚院士以交通问题为例,交通堵塞是世界性难题。 交通首先是数据,其中之一是汽车拥有量,如杭州汽车拥有量约为280万辆,约为300万辆。 从传统的交通控制工程理论来看,这个数据没有反映出交通的正确情况,所以采样调查的方法,一天运行多少辆车,这个数字大约是130万辆到180万辆。 但是,这个数字的波动太大了。

那么,在“城市大脑”中,在某个时刻不堵车的时候,杭州这样的城市有多少辆车可以提问的这个数据还不是很多人意外的事情,实际上只有20万辆车。 我还有一个疑问。 在交通高峰期堵塞的时候,道路上到底有多少辆车呢?这个数字更令人意外,实际上只增加了9万辆以上的车。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下子从300万台变成了30万台。 从城市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300万辆和30万辆车的配置资源尺度有很大不同。

“这说明我们对城市的认识是多么盲目。 这也将使我们重新审视所有的问题。 王坚院士接着提出了“移动中车辆”的新概念。 在杭州馀杭区这样的城市,哪条路的“移动中车辆”都能计算。 从那以后,杭州市对交通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发现问题在哪里有多严重

“杭州市内交通道路的行驶距离是多少?2000公里以上。 让我们把问题分开。 在2000公里以上的道路上,为什么只是不足10万辆的车增加,就不会卷入交通堵塞了呢? ’我说。 王坚院士的想法更深刻了。

王坚院士表示,重新考虑整个系统,是一个时空资源配置问题。 修路是解决空间的问题。 那个城市的时间资源是多少? 即,所浪费的时间资源导致信号问题。 也就是说,监视摄像机看到的交通量没有成为信号灯的配置方案。 信号灯的效率之低也超出了想象。

“我发言的时候,可能见过没有使用过大数据这个词。 我是使用数据,还是使用数据资源,实际上有着很深的意义。”王坚院士解释说,其实“都市脑”并不是比喻,而是像人和动物的区别一样,实际上是使用工具来区别人和动物的“脑”。 王坚院士强调,今天所有城市基础设施中都没有数字基础设施,“城市大脑”其实是未来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

“数据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少,但是从资源的角度来看,会用完全不同的视角来看这个城市。 刚才谈到的交通问题,可以看出是转化为数据资源还是空间资源。”王坚院士说。 可以看出,此时城市发展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 计算成为城市非常重要的能源动力,数据的价值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计算力。 因此,王坚院士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城市的大脑中含有三个核心要素。 城市大脑是城市新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新资源计算是城市新的能源动力。

“回到交通问题上,救护车可以抢走红灯,法律认可了这个道权,有道权的话你没有想过一定要抢走红灯吗? 第一,造成二次事故,第二,其效率也不是很高。因此,王坚等人建立了一个被称为“一键护卫”的系统,也可以称之为“智能护卫”。 是什么意思?救护车出来的时候,这个城市的交通系统,110和医院联动,这120辆车是通过街道的,对于这辆车来说,所有的信号灯都是绿灯,其路权被优化了,也就是说,不再有救护车横穿红灯的现象。 救护车到达医院的时间也大幅节约,平均大会减少50%左右,因此没有忽视红灯的第一次事故,效率也大幅提高。

“让我再举一个公共汽车的例子。 我去过杭州运输管理局。 请告诉他们公共汽车是如何承担更多旅行的,管理局的同事首先反应说市里给了我们公共汽车专用道路。 但是城市中需要改变的是这样的发展思路,不能像以往那样需要政府和更多的自然资源,单方面的便利交换。 王坚院士指出,公共汽车专用车道占有多少城市资源,为什么公共汽车和交通控制系统不能相结合,即使不占有那么多道路资源,也能达到专用车道的效果。

“城市大脑”应用于城市治理的最直接效果是,全国大城市拥堵排在第四位的杭州,2018年排在第30位以后。

“其实,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王坚院士说,某城市的高铁和公交系统的对接效率问题,现在极低。 例如,在旅行中的问题上,80%的人可能不知道去公园门口第一次买票进入公园,但是浪费了多少时间呢? 比如去医院看病,老百姓排队的时间比他看病的时间多得多。 为什么老百姓要付四次的费用?如何通过数据,人们可以排队吗? “先诊察,后付款”。 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杭州全体每天先看病后才能支付的平民约占25 %~30 %,更重要的是,这还没有花费。

“所以,必须考虑城市发展,包括城市以外和城市的联系。 从对城市的看法到对数据的看法,从逻辑的看法,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产生很多新的思想,将来会改变世界。 王坚院士说。

(大众日报客户记者时明春报道)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