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垃圾分类的如何实施_5个月过去了,上海市民给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效果打几分?沪上联合课题组报告给出答案

关于上海垃圾分类的如何实施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也开始了垃圾分类“攻防战”。 5个月以来,上海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和行为,志愿者参加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的基本情况如何?

12月3日,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事务所、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小组共同发表了关于这个主题的调查报告。 本报告基于全市注册志愿者和市民1477份问卷调查而成,其中市民问卷877份,志愿者问卷600份。

约8成的市民积极分类垃圾投入,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满意度高

课题小组认为,上海市民可以对垃圾的分类形成正确的认识,付诸行动。 报告显示,71.6%的上海市民能够正确区分不同颜色垃圾箱中分别投入的垃圾种类,79.8%的上海市民在没有监管人员的情况下,每次扔垃圾都会自主地按垃圾分类,显示出较高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关于上海垃圾分类的如何实施

市民扔垃圾的时候,自己遵循垃圾的分类。

报告显示,从上海市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效果评分情况(1-10分)来看,10分比例为7.2%,9分比例为13.5%,8分比例为29.0%,7分比例为24.5%,总体上74.2%的上海市民评分在7分以上。 这反映了上海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总体满意。

关于上海垃圾分类的如何实施

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效果的满意度。

分类标准过于复杂是目前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最困难的

那么,现在的市民在进行生活垃圾的分类上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呢

根据报告,回答的市民排在前3位的困难是“垃圾的分类标准过于复杂”“垃圾的分类设施不完备”“居民意识很弱”,选择率分别为50.7%、50.5%、48.5%。 此外,约4成市民选择了“分类垃圾处理后的问题”“居民没有知识”“相关规定的操作性低”,上海市民中仅有12.4%选择了“政府宣传能力不足”。 课题组在这方面反映了市民对政府宣传活动的肯定,同时也表明了推进上海未来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方向。

关于上海垃圾分类的如何实施

在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

回答的志愿者中约有4成参加过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

许多志愿者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是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亮点。 有多少志愿者参加了这些活动? 市民对志愿者的态度如何?

报告显示,39.8%的志愿者参与过生活垃圾分类的志愿活动。 从参加的具体活动来看,75.7%与社区合作进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宣传等,参加过宣传推进活动的66.5%参加过引导居民正确投入生活垃圾等投入引导活动的54.4%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 例如,组织和服务参加过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

与此同时,有报告称市民承认志愿者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75.2%的市民认为志愿者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中的作用很大,其中认为作用很大的为25.8%,认为作用很大的为49.4%,市民对志愿者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度很高。

不仅是志愿者,市民也参加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的意愿很高

报告显示,志愿者不仅参与各种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的意愿很高,市民也积极参与。 志愿者表示愿意参加“宣传推进”、“投入引导”和“社会公益”的比例分别达到69.8%、55.3%、67.7%。 市民参加“宣传推进”“投入诱导”和“社会公益”的比例也相当高,分别达到61.0%、51.4%、61.3%。

关于上海垃圾分类的如何实施

参加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的意愿。

(列电子邮件地址: shhgcsxh@163.com )

专栏主编:王珍文字编辑:李小佳问题图源: IC photo照片编辑:曹立媛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