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机房村庄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道路变平,路灯变亮了,我们的钱包也膨胀了,笑容也比以前多了很多,这多亏了蔡先生,”贫困的房子张滚笑着竖起大拇指,她说的“小凯”是河南博爱县许良镇室村驻村第一
过去机房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打工和传统凉粉加工收入,村经营企业不足,集体经济非常弱。 全村建卡户129户503人,占全镇贫困人口的一半以上。 2017年底,瑛凯成为合作机关县财政局的第一书记,来到了机械室村。
机房村委员会拥有不到6平方米的小房间,简单地摆放了一米多的床,旧木桌子,电脑和打印机,两三把椅子……这就是瑛的办公室和卧室。 个子不高,衣着朴素的瑛书记,住在这个房间里,讲述了他和机械室的村子里扶贫的各种故事。
“小桌子”解决“大挑战”
扶贫工作必须“正确”。 重点是切实落实贫困家庭享有的各项政策。 但是,贫困家庭不同成员享受的政策千差万别,合作责任人根据11个县直行业部门每季度反馈的政策执行总帐,每人查阅计算登记系统,工作量非常大。 瑛凯积极负责解决这一“大难题”,设计了“魔法”小表,总结了全镇263户942人享受的各项政策,包括11个行业部门的70个小项目的政策,通过枢纽分析表可以简单地调查每个人每年享受的不同政策。 为了整理整个城镇的数据,瑛凯整整两天三夜,眼睛里涌出了红血丝。 就这样,一张“小表”大大减轻了合作者的工作量,解决了政策执行的“大难题”。
“小项目”推动“大合作”
在机房村扶贫工作中,瑛凯重视项目支持作用。 “要致富,先修路。 」为了改变机房村基础设施的面板,瑛积极申请扶贫工程,改善了村容村的外观。 2017年以来,机房村将村内道路固化1.5万平方米,总投资114.9万元,村内道路基本完全固化,便于大众生产生活需求。 同时,瑛凯重视发挥产业项目的“造血”功能,使每个贫困家庭都享有发展产业扶贫带来的丰厚红利。 其中服装加工和道地怀姜加工项目加入贫困户115户,贫困户每年可获得400元红利,鼓励贫困户工作。 目前全村实施的入户增收项目有5项,集体经济项目有1项,贫困家庭产业垄断率达到100%。
“小行动”表现“大事实”
机房村的贫困家庭刘泥满是聋人,一个有智力残疾的弟弟刘联生活,瑛凯作为他们的合作负责人,经常去家里告寒。 2个月前,刘泥湫因喜欢打工的交通事故住院,瑛凯成为唯一可靠的人。 瑛凯跑完县人民医院后,要为刘泥溃疡办理各种手续,照顾家里的刘联。 “看见瑛书记来了,床上的刘泥哑口无言,泪流不止,竖起自己的大拇指表示感谢。”机械室村支部书记张成龙说。 另外,瑛凯寻找贫困家庭的工作,开展技能训练,为有爱心的人提供协助……这样的事情看起来似乎很小,但是接近这第一书记和贫困家庭的距离,让贫困家庭看到了贫困援助中的真相。
驻村第一书记的力量虽然有限,但瑛凯总是竭尽所能,在自己的小身体里发泄着帮助贫困的“大能”。 (通信员秦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