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父母叫什么_教育是个"大智慧"|各位家长记住这几点,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这里是“可乐味书店”,分享教育心得,欢迎大家关注。

对于当前中国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教育是成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过程是人的本能、发掘潜在价值的过程。 但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育孩子人,培养“人”比培养“才能”更重要。

因为教育要立足于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所以教育决不是一门技术,应该是素养,是一大智慧。 所有的教师和父母都要回到儿童教育这一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来。

父亲的父母叫什么

一、没有敬意就没有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教育(1)

所有的成功都是有个性的成功,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件。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尊严,但这些都不是父母所能支配的。 因此,他们是独立的人,他们的个人权利应受父母保护。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孩子不是“小人”,孩子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童年不仅是成人的预备,也有他自己的价值。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珍惜他的天真烂漫”。

《教育秘诀是真爱》一书,孙云晓教授如是说

一位母亲看到上高中的儿子在恋爱,不安的时候,儿子外出后,撬开儿子的抽屉,取出了儿子的日记。 但是,她一打开日记,手好像就热了起来。 儿子在日记本上夹了笔记。 “妈妈,来看日记,我觉得我瞧不起你! 我的烦恼是我自己的事,你不必在乎我。 我能渡过这种关系! ’这位母亲感到自己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后悔不该尊重孩子。

父亲的父母叫什么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养育了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应该受到尊敬,只有受到尊敬才能尊重自己,学会尊重他人,才能成长为有健康人格的人。

孩子不是属于父母的“东西”。 当父母意识到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时,往往会放弃“来人”的角色,让孩子自己选择。

父亲的父母叫什么

把孩子变成自己(2)

着名漫画家蔡志忠的父亲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设定目标,而是想让孩子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蔡志忠上中学时,大部分时间都沉迷于漫画世界,许多科目不及格,甚至面临留级的命运。 当时,台北的漫画出版社邀请蔡志忠去漫画。 蔡志忠不知道父亲是否能同意放弃自己的学业。

一天晚上,爸爸像往常一样坐在藤椅上看报纸。 蔡志忠不安地走到父亲身后,低声说:“父亲,明天我要去台北画漫画。”父亲不抬头,一边看报纸一边说:“有工作吗? "有了! "「那我们走吧! ’回答了这个问题,父亲一动不动,继续看他的报纸,蔡志忠也没来到他面前。

蔡志忠和他的父亲可能没有想到这仅仅十几秒钟的对话就是影响蔡志忠人生的最重要时刻。 如果父亲在学校要接受留级的命运的话,他将来有可能在漫画上成为世界闻名的吗?

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父母一直以“爱”这个名字伤害孩子。 很多父母把孩子当工具,实现了他们没有完成或者完成不了的梦想。 他们“爱护孩子”是表面的,实际上重视的多是他们自己

重视孩子的学习,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往往重视自己的虚荣

重视孩子的成长,希望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往往是重视自己的愿望

重视孩子的将来,认为“我对你很好”的时候,多重视自己的判断

重视孩子是“听话”还是“遵守规则”,多重视自己的权威……

只有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个体,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爱孩子,才能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孩童时代不会再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庸品,让孩子做不喜欢的事,孩子只知道遵从大人的意志,渐渐失去了自己。 将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父亲的父母叫什么

关于尊重儿童,我的建议如下:

1 .使儿童成为家庭的平等成员。

父母要改变支配一切,指挥一切的错误观念.。 如果经常记住这一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变得顺利,父子关系也会融洽。

2 .倾听孩子的想法。

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喜欢别人家的孩子,因为不一定喜欢自己的孩子,所以不要让孩子做这个,也不要让孩子学习那个,重要的是要配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孩子自己想做的事情。 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但不能强迫孩子。 选择也是孩子的权利之一,父母遇到与孩子有关的事情时,应该学会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而不是父母的兴趣。 那是因为容易失去孩子的个性。

3 .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感情。

父母爱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不能相信马从缰绳走极端。 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保持理智,保持冷静的头脑。 即使在非常生气的情况下,如果父母不得不问问是因为孩子,还是因为自己,还是因为自己,会影响孩子的感情,家庭教育容易失败。

父亲的父母叫什么

二、鼓励大于一切教训鼓励大于一切教训(1)

童话王郑渊洁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时,只听鼓励的话,不听批评的话。 说话虽然是开玩笑,但却蕴涵着教育的智慧。 那就是父母和老师的第一天的工作是鼓励孩子,比所有的教导都要鼓励。

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自卑是成长的毒药。 什么教育都要重视用什么方法建立孩子的自信。

2000年7月25日的《北京青年报》报道了周婷的故事

周婷是中国第一个少年聋人大学生,16岁通过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 她从小就失去了听力,是个失聪的少女。 在父亲的耐心指导下,周婷6岁时已经认识了2000个汉字,学会了看口形与人交流,能说流利的普通话,和普通人一样进入校园8岁时,周婷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背负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的10岁时, 她和父亲一起写了12万字的童话《从绝顶到神童》,1997年,她又被选为“全国自强榜样”,1998年,她还主演了一部采访两个残疾女儿的真实电影《必须有你》。

父亲的父母叫什么

我们不敢相信聋子能像普通孩子一样生活、学习、更加出色,但周婷确实成功了。 这个故事是后来在全国受欢迎的教育模式,周婷的父亲周弘也成为了“家庭教师明星”。 总之,承认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正确的,其逻辑起点是在鼓励中帮助孩子自信,建立自我。

孩子只有从成功中获得幸福,才能继续努力。 失去对成功的渴望,不思进取,甘心。 父母只有鼓励孩子,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积极应对的潜力。 鼓励大于一切教训(二)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中有这样一段话

世界一流的儿童神经科医生弗雷德上小学时,大家眼里都是笨学生,最简单的二加二也不知道会是什么。 但是,到了五年级,他遇到了改变了一生的墨非老师。

一节课后,墨非老师叫他重新做考试卷,他回答后,墨非老师兴奋地对他说:“答对了! 我知道你能答对。 ”从那以后,墨非老师不但总是教他学习新的方法,而且总是找个合适的机会对他说:“你很聪明,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将来会是无限的,我对此有信心。”

父亲的父母叫什么

从那以后,弗雷德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他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优点,恢复了自信。 同时,他有自己的理想,成为着名医生。

墨非老师的鼓励改变了弗雷德的人生,弗雷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老师通过鼓励可以改变学生,其实父母也可以这样对待孩子。 但是,有些父母称赞孩子,有自信地做出决定时,会听到非常怀疑的声音。 “可以吗? “”孩子的心软弱无疑给孩子的自信带来了巨大打击。 孩子的才能可能就是这样被父母杀死的。

周弘曾经说过:“即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看不到我的孩子,我也会含着泪水拥抱她,享受,为这生命感到骄傲。” 这是伟大父亲的经验谈。 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是最优秀的。

父亲的父母叫什么

关于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我的建议如下

1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

有些父母不是在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给他们安慰,而是用刺耳的话来说。 原本打算鼓励孩子的,但有时却恰恰相反。 孩子可能会失去自信,觉得自己真的很坏。 孩子的自信必须培养。 父母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孩子。 例如,“什么都没有,只要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

2 .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父母总是让孩子努力,但如果不让孩子感到成功的乐趣,孩子就会因为没有动力而懒惰。 实际上,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将教育目标设定在孩子力量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总是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父亲的父母叫什么

3 .经常鼓励儿童,给予切实的援助。

父母只要是有心的人,一定能找到孩子的优点。 抓住适当的机会,鼓励孩子。 另外,孩子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们,而不是虚伪地说空话。

深入孩子的心,和孩子交朋友。

每个孩子都想和父母交流,把自己想的说给父母听。 但是,父母斥责、斥责、不理解的态度,关闭了与孩子的沟通之门。 但是,只有认识孩子,才能对他们进行“对症疗法”。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态度。 和孩子聊天,能像朋友一样对孩子说真心话。

父亲的父母叫什么0

三、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保护孩子的好奇心(1)

孩子总是指那些罕见的东西,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对他们表现出很大兴趣的罕见的东西,也许我们记得很清楚。

不要轻视孩子们的奇怪想法。 其中蕴藏着无法预测的潜力。 我在研究北大、清华学生的学习欲望时,发现所有动力的原型都是对知识的新鲜,即好奇心、好奇心是获取智慧的关键。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护孩子未来的幸福。

好奇心是孩子们的本能,也是他们大胆探索新知识、大胆创新的原动力。 创造精神就像巨大的翅膀,让孩子在知识的天空翱翔。 父母只有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始,才能培养创造性的精神。

父亲的父母叫什么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世界上第一个飞机发明者赖特兄弟,小时候是个好奇的孩子。 有一次,兄弟们在大树下玩,两个人想爬树摘月亮。 结果,当然不仅没有取月亮,而且还把衣服挂住了。 他们的父亲看到这种情况,并不责骂他们,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

在父亲的指引下,兄弟们日夜努力制作能够乘坐天空的“大鸟”。 在这期间,父亲没有错过时机,买了一个仿效直升飞机的玩具给两个人。 这激起了他们对制造发射装置的强烈兴趣。 他们俩不断学习发射技术知识,翻阅了很多有关飞行的资料。 在父亲的鼓励下,经过多次实验,兄弟们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孩子因为好奇心而自然地提问,但是在父母中也有人说“听了这么多,不是很麻烦吗”。 孩子的好奇心可能在父母不断的尖叫中消失了。 其实,我们也可以像灯光的父亲一样,倾听孩子的问题和想法,尊重孩子的观点,积极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样,孩子就能不断在发现和思考中增强创新能力。

父亲的父母叫什么

维护孩子的好奇心(2)

好奇心是孩子的本能,值得父母珍惜。 当孩子向新事物提出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倾听,引导,尽量自己寻找答案。

父母如何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呢?我的建议

1 .鼓励儿童仔细观察生活,大胆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不寻常的东西吸引着孩子。 父母养育孩子,从琐事细节中受到启发,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鼓励孩子勇于发现问题。

2 .偶尔与儿童讨论问题,尊重儿童的意见。

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可以更进一步地聊天,变成关于某个问题的讨论。 讨论的话题应该是孩子感兴趣的。 讨论时,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孩子身上。 毕竟,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想法。

父亲的父母叫什么

3 .让孩子自己探索问题。

在父母中,如果只是丰富孩子的知识,不顾麻烦地回答问题,孩子就会动脑筋,变得不能积极地思考。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动脑筋,认真思考,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 .经常与儿童参加野外活动。

父母可以多次参观孩子和游乐场、动物园等,野外活动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是培养孩子创造精神的好环境。

以上是我对教育的体会和体会。 请注意,更多内容仍在更新中。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