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楚天都市报
停止生意,为了公益,每天持续服务两个小时,持续了2500天
志愿者的爷爷很厉害
67岁的文昌植老人,每天在地铁站服务2小时,至今已经持续了7年2500天,成为武汉地铁志愿者的第一人。 图为文昌植(中)为乘客引路。 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摄
①文昌植成为地铁志愿者已经7年了②文昌植关下童车楼梯的女乘客③文昌植给乘客带路④文昌植帮助老人推轮椅
□滇天都市报记者潘锡亦通信员曾斯产启斗黄彦实习生黄琪照片:滇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
11月30日中午,气温只有6℃,还在下小雨。 67岁的文昌植带伞来到汉口循礼门地铁站,立即换乘志愿者红马甲,站在换乘通道为乘客服务。
文昌植是武汉首个地铁志愿者,也是武汉年龄最大的地铁志愿者。 30多年前,他举家在汉正街做生意,7年前退出商界,每天到地铁站持续服务2小时。 汉正街少了一个“文总”,地铁站又多了一个热心人。
截至昨天,文昌植从事地铁志愿者工作2500天,服务时数累计达到5000小时,成为武汉地铁志愿者时数的首位。
不吉利
丢了六万元,志愿者之火着了
文昌植出生于1953年,在汉正街服装生意。 2007年的一天,他在广州工作。 乘地铁时,不小心把携带的包裹忘在车上,里面放着6万元以上的现金、支票、发票等重要票据。
看到远方的地铁,文昌植困扰着,向站台的志愿者求助。 经过20分钟的等候,志愿者回来了,手里拿着包,里面还原着。
在这次事故中,文昌植发现了志愿者的宝贵,点燃了他心中的志愿者之火。
回到武汉后,文昌植开始频繁接触公益和志愿者活动。 他参加了“爱百湖”协会,担任月湖“民间湖长”。 2012年武汉地铁2号线开通前夕,运营者招募志愿者,得知消息的文昌植带着两个包赶到名门。
包括文昌植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的资料,活动记录、体会、媒体报道等。 他对楚天都市报记者说:“我的年龄超标,我担心人会不会录用我。 我认为这些资料能证明我的能力和热情。 ’他说
结果,评委们都很感动,60岁的文昌植成为武汉地铁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几乎在那个时候,他一个接一个地把生意交给两个儿子,自己躲在公益活动中。
迷上
每天服务两小时就像乘客呼吁
广州地铁收获的温暖,文昌植一直藏在心底。 他暗暗答应自己,每天去地铁站做两个小时的志愿者。
11月28日下午,记者在礼门站看文昌植时,右手手背上留下了清晰的小乌青和几个针眼。 原来,前几天他病了,但还没有痊愈。 为什么不在家休息好几天呢?记者问道:“在家呆不住。 好像乘客们在叫我,所以出来了几个人。 我的身体在我心里数,没问题。 ’他说
10月1日晚,武汉长江主轴上演了灯光秀,在离汉口江滩最近的江汉路地铁站,客流量刷新了最高。 不一会儿,车站服务员告急。 下午8点过后,武汉地铁运营公司团委书记李丹在志愿者组中表示:“江汉路站附近的是谁,我们会尽快加油的! ’很快,她收到文昌植的回复:马上就到。
十多分钟后,文昌植赶到江汉路站,在荒凉的人潮中,一站引导乘客两个多小时,帮助老人解答疑问……直到晚上十点多,客流逐渐下降,他回家了。 那时地铁站的职员,那天晚上知道他身体不舒服,早早地卧床不起,看到传票后就起床了。 “我在附近,没有不去的理由。 ’文昌植淡淡地对记者说。
文昌植说,做志愿者会得“依赖症”。 在他的心中,志愿者和家人排在第一位,如果两者对立,尽量协调,不中断志愿者。
文昌植的长子文国庆节笑着说:“时间一长,父亲的兴趣就是志愿者,希望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做。” 他所做的对社会有益,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 ’他说
内疚感
七年除夕团圆饭
全家人都在等他一个人
过去7年,每年除夕上午,全家人在做午饭团圆饭时,文昌植像往常一样,不停地为地铁站提供服务。 中午12点过后,饭已经上桌,家人等回家才开始吃饭。
记者问道:“为什么不早点离开家,早点结束服务,白天和家人好好再会呢?”
文昌植说:“志愿者不是为了完成任务。 正月期间,地铁早上人很少,所以上午10点去的话,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时间变长了,家人也习惯了,所以干脆把团圆饭的时间延长到12点以后。
文昌植的老伴金德英在某年除夕,中午12点30分之前,文昌植还没有回家。 她有点着急,打电话问。 文昌植淡淡地说:“有点事,等一下”。 得知他平安无事,全家人都放心了。
直到下午一点多,文昌植才回家。 原来是一位腿脚不灵便的外国老人问路。 他不安,转了两条地铁线,把对方送到目的地。 家人听了之后,默默地热饭,开始和家人一起吃饭。
2015年9月的一天,文昌植的姑母去世,全家人都赶到洪湖服丧。 当天上午,文昌植结束了2小时的志愿活动,中午赶到洪湖。 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服务,他又连夜回到武汉。 “其实我和阿姨感情很深。 但是没办法。 我必须兑现“每天2小时志愿者”的承诺。 这些年来,我对家人感到内疚,但他们强烈支持我”文昌植说,眼睛有点湿润。
传承
朋友和家人感染了
志愿者变成风景
7年来,文昌植不仅参加了地铁志愿者活动,家人、朋友、商业伙伴……能够亲近动员的人,发展成了地铁志愿者。
文昌种的孙文杰,现在正上高中三年级。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祖父带我去了文明车的宣传。 那之后我长大了一点,他鼓励我参加地铁志愿者活动。 ’文杰回忆。 他上初中的时候,爷爷想带全班同学一起去宣传禁烟,但是班主任起初不同意。 在祖父的努力下,班主任征求大家的意见,同意祖父带全班同学去地铁站参加活动,很多学生种下了志愿者的种子。
在华中师范大学留学的亚当,结识文昌植和7年前的环境保护活动,老人被邀请做地铁志愿者。 “一个周末,我带了几个同学来到了中山公园的地铁站。 我们使用不标准的中文说“先下车,不要拥挤”,但效果惊人地好”。 亚当说。 武汉地铁洋雷锋志愿者队成立,亚当担任队长。 后来文昌植多次和他来学校,让更多的留学生参加志愿者队。 从那以后,这个队经过4名队长,有200多名留学生参加。
文昌植现任武汉地铁文明志愿服务总队一号线支队长。 沿着1号线的高中很少,但很多高中说“舍近求远”,与1号线车站签订了共同建设协议。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朱希康表示,他和同学们愿意转两三个小时,到礼门、大智路等1号线的网站,与文昌植一起服务。
7年来,文昌植成为武汉地铁志愿者精神指导者,年轻学生们与志愿者爷爷亲近。 那件事红马甲,真诚的笑容,成了武汉地铁最美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