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怎么过周末_本周末怎么过?去三峡博物馆看古今历代著名画家笔下的三峡风情

“忽然关山月,回顾古今长江二三峡。 ”自古以来,画家就用手中的笔画出了不同的三峡画卷,清新冷淡美丽。 沧海桑田、高峡平湖、寄托于绘画的人的感情,是对无限江山的深深的爱。

2019年11月2日至2020年2月9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层历代书画厅将展出“三峡画卷——关山月与近代以来的江峡图景展”。 该展览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联合主办。

展览会的策划者介绍,中国着名的国家画家关山月一生中长江三峡两度过去,分别是上世纪40年代的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1978年。 期间,三峡及其周边地区的相关作品不少,充分反映了当时的风貌。

“三峡画卷”展览以此为主线,追溯清晰,现在从绘画风格的流变看古今画派江峡图景的描写,从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看不同画家的新旧三峡的表现,与观众一起感受“古今长江二三峡”。

展览会分序章、长江万里、江峡图卷、江山无限四个部分。

其中序章部分通过历史文献、出版物等展示了历代文人墨客对长江和三峡的咏叹记录,浮光介绍了长江和三峡的综合视觉形象。 其中,1907年日本人藤木好三郎和当时驻重庆领事白须直一行一起拍摄的《进入蜀三峡》专辑,是近代长江三峡留下的珍贵影像。

《长江万里》一章从明代到近代创作长江与三峡形象,整理了以“长江”为题材的传统文化系统,展示了观众对近代传统长江影像的理解及其表现的文化精神。

《江峡图卷》一章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画的审美变化,描写了真正壮丽的山河。 这些作品实在感人,扣人心弦。 新的历史阶段江峡图景体现了独立国家民族的信心和野心。 关山月长14米的鸿篇巨制《江峡图卷》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画的改造日程提高,国画家们需要为工农兵服务,不仅仅停留在文人的审美水平上。 山水画家转向写生,画真山淡水,描绘生产建设,表现祖国山河壮丽。 在这种新的视觉文化中,三峡再次进入了中国画家们的视野。

本单元通过1960年江苏省国画院“二万三千里”写生创作事件,引导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江航运局组织的艺术活动:以关山月、黎雄才等艺术家的三峡游历、写生和创作之旅为重点,深入整理关山月以“江峡图卷”为代表的长江主题写生创作与发展, 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中国山水画家对三峡主题创作追求的文化表现和深层意义,并揭示了当时社会状况与艺术的关联性。

《江山无限》一章是70年代末集中创作后,三峡形象作为越来越多艺术家表现祖国江山形象的重要母题,近代以来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进步的精神象征。

打算怎么过周末

相关链接

关山月( 1912-2000年),着名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1912年出生于广东阳江,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1935年进入“春寝画院”,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的高剑父亲学画。 抗战时期在重庆担任国立艺术专业教师,创作了很多描写抗战计划和民间苦难的作品,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 建国后,关山月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终身教授。 擅长山水人物打工花鸟界画。

上流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李盛摄影刘力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