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发展趋势_农机国际合作折射全球化战略发展趋势

新企业发展趋势

日前,2019中国国际农具展在山东青岛闭幕。 本次展览面积超过22万平方米,有2200多家国内外展商带有特色农具上市。 据记者介绍,中国国际农机展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现在是亚洲地区第一规模年度农机专业展。

近年来,国际化也成为中国国际农机展的看点之一。 另一方面,海外参展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继续提高。 此次国际农机展共有150多家海外企业展出,展出产品包括收获机械、拖拉机、农机、畜牧机械、蔬菜机械、高级部件等,同时为了在本土国际舞台上展现领先地位,寻求海外合作,许多中国农机参展企业也在研修内功,加快海外市场的布局。

产品辅助活动照亮农具的舞台

本次农机展览由2200多家农机企业带来新产品和特色产品,会场独占的耕作管理各环节“大人物”成为馆内主角。 如果想在馆内引起关注的话,还是需要下功夫。

此次,美国农机企业约翰迪亚斯公司携带了5台230马力的拖拉机、C120、C440玉米籽粒收获机、8500青贮收获机、F441R圆捆扎机共9种农机进入现场。 同时还设置了正确的农业解决方案展台、发动机展台、备件展台和金融产品展览会。 在一角,很多观众被企业的农机模型和背包等产品吸引,来询问价格。

这次从德国企业福林格(青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带来了3台粪肥处理设施。 虽然数量不占优势,但是大众关注的热情不少。 “咨询粪肥处理设施的人也增加了,比去年多了。 特别是合作社、牧场、农场等提出了很多问题”。 公司渠道经理王磊告诉记者,今年他是第二次参加中国国际农机展,展览会开幕当天的设备也在现场示范。

凯恩荷兰市场研究负责人朱力表示,凯恩荷兰和中国的故事情节很长,经常参加中国国际农机展。 本次展览会展出了300马力和220马力的国家四排出拖拉机,发布了模拟农机运行项目,通过AI人工智能和VR虚拟现实等技术与观众交流,为观众准备了丰富有趣的礼物。

S4展馆有3个海外展览团参展,中国国际农机展的常客韩国展览团在此次展览会上聚集了20多家顶尖企业,意大利展览团的面积从原来的300平方米的展区扩大到500平方米,聚集了15家以蔬菜为主的农机企业与观众见面,德国集中了优势力量

布局“走出去”实现变革升级;

农业目前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一带一带”倡议框架下,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一些中国农机企业已经开始探索“走出去”。 他们在海外设立了工厂、研究院……并且这些中国农机企业“出去”的过程,是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变革的演变中,实现从“大”向“强”脱离的缩影。

据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农机市场杂志社社长介绍,2017年,中国农机出口为297.5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72%,进口为133.75亿美元,增加10.55%。 中国有超过2500家“规模以上”(公司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农业机械制造商。

“我们的全球化战略与其他农机企业通过在海外简单直接收购,单纯以“带来的主义”获得海外先进技术的愿望不同”瑞波重工会长、社长王桂民表示,自1998年成立以来,瑞波重工依靠海外销售服务网络实现了各种农机 近年来,莱沃重工积极发展,融合世界优质资源,提高产品技术创新水平,使产品和国际品牌处于同一水平。

提高农机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产品的质量是核心。 练习基本工作,不担心没有市场。 面对未来,我们仍然充满信心。 这还需要几年时间”中联重科农机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张兴华对记者说,目前中联重科出口海外的产品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着眼于东南亚、南亚水田用小型设备,二是田间机械。 主要是独联体国家的大型拖拉机、粮食收获机,其三是侧重甘蔗糖业。 国内现在已经发展了4、5年,从今年开始在海外普及。

立足于当地市场的售后服务也很重要

农机企业为了更好的“出去”与其他国家合作,应该关注什么样的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聂凤英认为,合作双方应该找到合作的重点领域,研究当地市场,“在农业投资方面,要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和政策,在推进农具产品时,要充分考虑是否适合当地市场”。 为了让更多的中国农机企业走向顺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有了负责建设的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农机行业也有了特殊的门户,值得广泛关注。

提出,厂家不仅要销售产品,还要根据土地规模和农作物品种,开发必须提供机械化全过程解决方案的服务适应性、延长零部件供应周期、加强零部件通用性等加强服务能力更安全适应性更高、更可靠的机器。

巴基斯坦农场农业资源与机械化协会会长阿里亚德南介绍,与中国农业机械公司合作的前提是,首先要找到当地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实现良好的合作。 也就是说,引进海外机器,需要了解当地的条件和需求,调整制造参数。 如果其他国家的农机企业想和我们合作,协会可以通过举行会议和游行等项目帮助他们。

斯里兰卡农业机械制造商和供应商协会会长拉桑塔维克·维克索里亚表示,希望在斯里兰卡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因为新的木薯、豆类和水稻生产技术在斯里兰卡具有发展潜力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PT RUTAN公司运营部社长克里福德·迪曼认为,价格是大家考虑的问题,农机的品质和稳定性、适用性、售后服务是很重要的。 他还说:“还必须在田地里倾听农民的诉求,改良机器。”

资料来源:农民日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