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冬天有可能无法使用正常的汽车,也有可能无法正常充电。 动力电池的稳定充放电需要合理的温度,理想的温度在25℃左右,温度越低电池的内阻越大的内阻上升会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例如温度过低就不能正常使用。 极北地区的极限低温在零下30~40度之间,如果没有在这个温度下加热电池的能力和恒温的能力,结果就有可能无法充电。
气温下降会降低一些电池的蓄电能力。 因此,电动汽车的蓄电量到了冬天就会变弱,特别是在25度以下的环境下,蓄电量会进一步变弱。 这需要用户在使用时加强维护和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电动汽车冬天充电8小时左右,夏天可以缩短2小时。 电动汽车的电池寿命取决于消费者的充电次数,充电越频繁,电池寿命就越短。 消费者应尽量使用原来的充电器,马上充电,电力不要低于30%,或者在警告灯亮起后不要再充电。 电动汽车启动时,不要立即启动电池
电池的容量、电压和温度有一定的关系,电池的使用性能最佳的温度是25度,温度每下降1度相对容量就会下降约0.8%,温度上升容量也会恢复。 在相对低温环境下想提高电池的性能时,通过提高电解液的密度,想提高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但温度上升后必须调整相应的密度。 酸度过高会腐蚀极板,影响电池的寿命和使用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期新能源汽车要求安装电池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利用PTC加热模块实现电池组恒温状态。 首先插入充电枪充电时加热电池组,电池组达到理想运转温度后进行高效充电充电结束后,利用电网的电力对电池组进行恒温,拔掉充电枪后关闭该系统。 拔枪后立即正常运转,将电池组从低温加热到高温会增大耗电量,因此在使用车前保证恒温可以减少耗电量。
PTC模块不仅对电池组的加热负责,对车内暖气负责的工作强度大的话,消耗电力应该会变得更好,但是在寒冷的冬天必须使用暖风,仅仅是这个模块消耗电力就会急剧增加。 新能源汽车冬季的续航距离下降了20%~30%,车辆的实用性大幅打折,但对只利用短距离通勤的用户来说没有明显的影响,充电频率不过是很高。
网民:汽车是4月份买的,平时没什么问题。 但是,现在天气变冷后,电池的持续能力大大缩小,变短了。 以前只跑了300公里,现在只跑了240公里左右。 而且,有时也开不了空调,担心中途不能用电,甚至趴在路上。
因此,现阶段的电动汽车,不论特斯拉、FF91,为了普及市场,首先必须解决冷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