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峰进入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创业教育事务所,5年前在软件学院工作时,创业教育已经是他的重要工作内容。
10年以来,在高峰深度指导的创业团队(公司)有200多个。 从2015年起,教育部召开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会,高峰两次( 2015、2017 )作为指导教师指导队参加,共5个队进入全国决赛,获得全国金奖5项,第一、第三届全国总冠军2项和第一届“最具商业价值奖”单项奖1项。 教育部中国“网络+”大学生创新创业大会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指导人才池”被评为领导人。
文/张蕾磊陈晓丽
《大学生》:指导这么多创业团队,对创业教育怎么了解?
高峰:创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012年,教育部发行《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育基本要求(试行)》,明确要求各大学应创造条件,为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这是广义的创业教育,普及型。 广义创业教育注重培养人的创业精神,更创造性、更负责、更智慧地完成任务,是新时代现代大学应肩负的使命和任务,说到新时代的素质教育,社会大众不应该考虑,要让大学生们创业经营公司。
高校创业教育不仅要广义开展普遍性教育,还要面向特定人群开展提升型教育,即企业教育,这种创业教育被称为自主创业教育,是狭义的创业教育。 自主创业教育重视个人明确价值观、培养共生理念、塑造创业者和创业团队核心素养、创业实现途径、提供平台等因素。 自主创业教育丰富了大学校园的梦想种类,展现了新的天地!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广义和狭义,两者的关系如何?
高峰:融合共生的关系。
广义创业教育做得好,可以为自主创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主创业教育做得好,大力推进广义创业教育发展。 但两者并非等号关系,而是有差异的,广义创业教育是普适型教育,自主创业教育是提升型教育。
广义创业教育重视发挥学生和学生组织的主体作用,应通过论坛、培训、讲座、竞赛等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还要重视对外开拓资源,抓住典型典范。 这些都需要自主创业教育打开局面。 自主创业教育服务对那些价值观创业的同学,帮助他们开展创业实践,在校园中出现优秀的自主创业教育典型,创业精神更加深入地传播开来。
第三届中国“网络+”大学生创新创业大会,浙江大学荣获金奖,获全国总冠军
《大学生》:从整体上看,现在的创业和过去的比较有什么变化?
高峰:现在谈的创业与我们以前谈的创业不同。 当前,创业范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创业理念、创业模式、创业环境和参与创业主体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新的范式下,创业更容易发生、生存、发展和成功。
首先,优秀团体的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优秀人进入创业领域。 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是没有的。 相应地,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也逐渐转变为“学习、优秀”,这些具备优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人才为创业注入了新血液,创业成功率也提高了。 而且,我们非常高兴创业从生存型创业、兴趣型创业向价值型创业转变。
其次,创业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创业支持体制机制、方法路径、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配置,市场也形成了从创业投资体系到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高校创办空间、孵化器和科技园的建设也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有力的支持。
第三,新兴科技的繁荣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块链、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设计、智能硬件、新材料、文化创造性等领域创业机会不断涌现,创业从资源依赖型转变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创新创造型。 只要企业家有团队,就有核心竞争力,他们进入创业门槛,比过去低。
第四,融合共生理念被创业者越来越认可和实践。 “融合共生”强调企业家如果以自己的核心特质和优势为基础,就会形成和互补优势资源战斗的体系,成长为越来越完整的体系,取得最后的成功。
最后,创业者走向“共同创业者”式。 过去人们熟悉的创业模式是个人承诺和冒险,创业成功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 现在创业模式多转向联合创业式,团队创业成为创业的主流形式,要做一个单独创业英雄很难,要做一个“联合创业者”比较容易。
“大学生”:你认为应如何开展自主创业教育?
高峰:第一,要打造自主创业教育的可行途径。
第一,价值观是明确的。 价值观是决定人的选择与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价值观的明确化是高校自主创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创业者实现自主创业向自觉创业转变的基础。 通过指导学生探索和明确价值观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 只有那些价值观创业的人,才适合进入自主创业教育的下一阶段。
二是融合共生理念的培养与实践。 融合共生理念,打开思路和行动的新天地,企业家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其他资源主体互补,形成和发展各自的“长板”主体共生的体系。 融合共生理念,贯彻创业过程运用,可以凝聚更多创业力,形成强有力的创业体系,我们不仅要了解融合共生理念的内涵,还要掌握在实践中运用的技术。
第三是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核心素养培养。 作为个人,最核心的是创业者人格的形成和培养,其次是勤奋、集中、坚持不懈,有不顾一切激情,奋斗到底的决心,有人格魅力,最后是机会识别、资源整合等能力。 作为一个团队,合作伙伴的选择、股票设置框架、价值观设计、产品开发、财务计划和营销都非常重要,能够明确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和传播逻辑。
四是建立自主创业教育平台。 从国际上看,一些世界名校探索的技术商业化课程,将大学的科技成果与市场相结合,孵化出许多科技型企业,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典型的实例。 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长期面临成果转化率低的困境,为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建立类似平台是推动自主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
以上是自主创业教育的基本逻辑,我称之为“自主创业教育的1.0”,然后是“推进师生社会力量的协同创业”(2.0)、“推进优势学科的交叉复合,构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孵化平台”(3.0)、“培养超孵化器”、“超加速器、 有系统地支持着超级转换器等加深市场主体的创业公司的发展”(4.0)、“服务“一带”的建设,对国际市场,发挥着国际性的影响”(5.0)等,1.0、2.0、3.0、4.0、5.0之间是立体融通的关系,没有具体展开。
进行自主创业教育,要促进十大主体之间的融合共生(大学生创业者、教师创业者、社会创业者、创业者、产业资本、投资者、金融资本、高校、地方政府、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把握四个趋势与创业公司发展的融合共生(大企业内部创业、大企业并购战略与创业布局、传统企业变革升级、产业园区专业化),实现价值链设计
《大学生》:浙江大学创业教育,在学生中普及的创业精神,具体是什么?
高峰:对企业家精神有很多总结和总结,我个人很喜欢在混乱、变化、不确定的环境中负责任这样的说明。积极寻求机会,有效地整合利用把握资源,明智地做出决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创造价值。
由此可见,我们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有创业精神,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希望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深入地培养创业精神的种子。
“大学生”:如何看待创业的意义?
高峰:首先创业是经济结构变革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客观要求。 通过创业尤其是科技创业,创造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利益,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增加市场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强大引擎。
其次,创业是应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必然选择。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往年的高中毕业生数量呈增加趋势。 创业有助于新增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创业促进就业。
再次,创业丰富了社会上升途径,给青年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是青年自我教育、自我突破的重要途径。
最后,创业的最深意义是激发我们创新创业的热情和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紫金港校区网吧位于学生文化走廊,很多创业团队喜欢在这里开会
资料来源《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