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是11月23日电气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对话中国科学家:国际合作是科技成果的基础
作者张熙欢
在“过去几十年我们完成了“最难”的工作,没有全球团队的协助,就不会取得这些技术成果”23日在杭州召开的“2019网易未来大会”上,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本索恩在与中国科学家对话的过程中,国际合作是科技领域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2016年2月,美国科学合作组织LIGO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检测到重力波,意味着人类首次“听”宇宙的“声音”。 据基普·s·索恩介绍,实际上在100年前,爱因斯坦曾用广义的相对论预言重力波的存在,但因为它太小,所以检测重力波是人类“做不到”的任务。
基普·s·索恩做演讲。 张熙欢摄
经过基普·S·索恩等LIGO团队专家数十年的努力,开辟了探索宇宙的新方法。
“团队合作具有挑战性。 在探讨量子的不确定性方面,多年前俄罗斯教授和我们曾探讨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中澳专家也在研究。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科学技术,在宇宙中探索我们尚未理解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更深刻的问题,这是一致的。 基普·s·索恩说。
“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要召集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 最终我和另外两个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但是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多国合作和专家团队的支持,我们必须告诉人们我们不能达成这样的成果。” 基普·S·索恩说:“我认为国民必须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的办法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成功的。
基普·s·索恩做演讲。 张熙欢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翠认为,人类新一代未来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世界科技界的探索和努力。
“量子计算机最初是美国物理学家费曼在1981年提出的。 2016年IBM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子计算机在线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该平台上操作量子计算机。 我们中国于2018年首次成立了量子计算机公司,开发了64位量子虚拟机。 前几天,谷歌发布了53位量子处理器,证明在某个场合量子计算机的能力超过了经典计算机”。 郭光翠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认为,目前社会关注度极高的6G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我认为现在的5G还有十年的发展空间。 6G面对更多核心技术挑战,认为这是全人类共同克服难关的必要条件,而网络通信行业必须遵循世界标准体系。 否则,人们就无法实现相互连接。 这种合作是必然的”
“今天的国际社会充满摩擦和争论。 关于未来,最困难的课题之一就是人类如何和平合作,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探索更多世界的本质。”基督索恩说。 (完成)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