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至许昌市_许昌市对德合作呈现稳步发展良好势头

大河网讯12月24日上午在许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市对德合作状况”记者招待会,市商务局负责人向社会各界介绍全市对德合作状况,回答记者的提问。

郑州市至许昌市

今年以来,全市坚定不移地围绕“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大力推进对德合作,积极开拓合作新领域,对对德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截止到11月,全市累计合作协定达到92个,落地合作项目达到38个,其中今年对德合作意向达到49个,合作协定达到30个,落地项目达到17个。

一个是引进了业界领先的项目。 立足于许昌产业基础,寻找对接方向,继续加大力度,实现重大项目引进突破。 特别是在循环经济领域引进行业领先的企业,为促进全市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1月13日在中德(欧)再生金属生态城开始的电炉炼钢除尘项目,由国际领先的产业废弃物回收综合利用企业德国百菲萨集团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5000万美元,是目前在许昌市定居投资额最大的德国独资项目。 项目产后,每年处理11万吨电炉炼钢除尘灰,年产4万吨氧化锌,年销售额8亿元。 项目落地实现废物回收利用,促进再生金属加工产业链闭锁循环,促进全市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百菲萨集团计划向许昌投资1亿美元的铝灰处理项目,目前正在积极协商推进。 世界十大资源再生与环境服务企业德国欧绿保集团投资2亿元厨房处理项目,定居魏都区静脉产业园,配合许昌“无废城市”建设,与许昌合作建立健全的“无废生活”体系,创造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

二是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德国先进的技术设备为许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世界500强企业―德国汉高集团和许昌金汇集团签订了无硝酸酸洗和新型酸回收技术工业化合作项目,一期已经完成,二期即将完成,项目可以使金汇用酸量减少90%以上,高酸条件下金属离子回收率达到95%以上, 实现真正的酸循环,实现酸洗中酸的自动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每年可以将公司的生产成本降低到约千万人。 许昌远东传动轴公司和德国埃马克机床有限公司、瑞典灵克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的机床设备引进和自动化升级项目,使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标准,以其良好的稳定性和自动化水平,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三是引起各级各界的关注。 许昌对德合作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参与企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许昌对德合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商务部欧洲司引领专题考察,在建设国际化合作区、建设高层次开放平台、拓展领域、开拓引资渠道、提高集中效应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省商务厅与市政府签订了《建立共同促进对德经贸合作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框架协定》,在建设许昌中德产业园、深化对德经贸合作等方面实现了合作联动、资源共享。 7月,德国驻华大使葛策允许视察,许昌高度评价德合作的工作。 8月,许昌对德合作作为全省国别招商的典型,胡五岳书记在全省对外开放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

许昌的对德合作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着效果,从强烈的开放意识中受益。 市委、市政府确立了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把对德(欧)经济技术合作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长期成就,持续推进。 今年制定了对德合作推进方案,定期举行工作例会,研究了配置阶段性工作。 高层次规划建立中德产业园,开展构建中德合作载体的对德合作培训,提高企业家的国际视野和对外合作能力。 完善支持政策,支持开展德合作的企业。 各县(市、区)也根据地域制定适当的政策,做强有力的工作,强有力地推进与德国的合作。 多亏了高效的对接交流。 筛选有对德合作意愿的企业,建立对德合作“百人团”,动态完善企业库,储备有对德合作意愿的企业,实施对德合作活动。 今年组织了六次重大活动。 其中市领导人三次带队到德国考察对接。 11月许昌和省商务厅在北京召开了2019豫欧产业合作交流会,邀请了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驻华商会和企业60馀人。 另外,德国企业(机构)在30多家左右对许昌考察了企业、对接合作项目。 从健全的工作机制中受益。 建立了意向收集、联合会议、项目跟踪、审查激励等工作机制,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和责任,确保了全市一局棋局,形成了工作力量,推动了多领域合作开花结果。 多亏了周到的跟踪服务。 着力构建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为客户提供“全过程代理”服务,百菲萨项目自4月签约以来,11月开工,项目用地、环评等各环节都实现了项目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体现了“许昌速度”。 今年,为推进对德合作,许昌成立了对德(欧)交流合作服务中心事业单位,组织11人,面向社会招聘引进对德合作专业人才,更好的服务是全市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德合作的工作。

下一步许昌市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对德合作向深度发展。 第一,提高合作水平。 推进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和中德产业园规划建设,优先集聚德国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 加快中德产业园规划编制,明确职能定位、产业方向、规划布局,接受高质量项目落实。 二是强调企业主体。 企业整理合作意向,发布合作信息,寻找合作伙伴,帮助企业开始商谈,为企业项目落地提供便利的服务。 三是加强服务保障。 落实对德合作扶持政策,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培养,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李海峰)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