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医保的药物_又有346个品种药物移出医保,药企未来到底该怎么走

最近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发出的文件,自2020年1月1日起,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全面执行《国家药品目录》,药品通用名称、药品分类、剂型和限定支付范围等符合国家规定。 根据《国家药品目录》,删除西药名单,删除中药名单,275个西药和71个中药将从四川省医疗保险目录完全转移。

进入医保的药物

影像来源:(制药网络)

各省市纷纷调整医疗保险目录

事实上,四川省不是头目,现在已经有很多省市开始调整医疗保险目录。 天津市医疗保险局日前发布《市医疗保险局市人社会局关于2019年版国家药品目录工作的通知》。 其中,天津现已将国家重点监测药品和本轮国家医疗保险目录调查中标出的品种排除在医疗保险目录之外。 虽然没有提及原地方医疗保险补充品种的整理,但在国家政策的要求中,我相信这也是迟早的事情。

12月13日,湖南省发行了文件,明确了严格执行国家新公布的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国家严格执行药品全国统一支付标准。 其中,优先排除首批国家重点监测目录品种,查出已列入国家药品目录的本省原料目录品种后,分为“消化期内药品部分”,部分品种按国家规定在三年内逐年消化,整理医疗保险范围,共404件药品在转出范围内。 其中西药212个,中药192个。

另外江苏省医疗保险局等九个部门最近也联合发行了《江苏省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扩大区域范围的工作实施方案》,表明今年12月31日前将实施国家考试扩大结果和各项补助政策。 据估计,本回合购买的25种药品在江苏落地后平均下调59%,年节约资金26亿元。

地方调整医疗保险目录,药企该怎么办?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新医疗保险目录的正式实行,很多省和地区都发出了调整地方医疗保险目录的通知。 业内人士表示,从持续推进一致性评价、重点监测目录、医疗保险目录动态调整等政策出发,我国临床药品市场和未来三年将出现大规模洗牌。

对药企业来说,这些政策的影响也很大。 由于国家统一制定了标准,地方补充权力基本被取消,到目前为止只能进入地方补充目录,对支持销售额的品种和企业产生很大影响。 为了尽可能减少“被赶出去”的名单影响,业内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制药企业正在寻求另一个市场,很多关键词分别是基层、院外和互联网。 目前,跨国制药企业IQVIA发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在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跨国制药企业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0.9%和11.9%。

除了基础市场和医院以外的市场,慢性病市场也具有发展潜力。 数据统计,我国慢性病患者已近3亿人,是世界上非常大的慢性病组。 国家许多政策提及慢性病的防治。 例如,有关部门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直接指名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种,要求加强防治行动。

另外,随着网络的爆炸性发展,从观念更新到行业结构快速洗牌,“互联网+”的概念不断发展,已经渗透到各行业。 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增加自己的利益。 其中当然包括医药行业。 11月19日,中国网络医药健康指导企业111集团与天津同仁堂达成战略合作。 双方宣布在网上补充在渠道渗透、产品推广、大数据、品牌认知和患者教育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优势。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