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家科学创业板公司3年研发费用比例总计为6.60%,其中6家公司超过30%。
标点财经研究员黄凤清
2019年7月22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负责服务新职业状态的科学创造板鸣开市,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新时代。 截至12月18日,共有66家企业登记入科学创业板,总市场价格超过8500亿元。
定位于连接资本与科技企业的桥梁,重点支持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学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创新板自诞生以来就具有天然的科技和创新属性。 正因为如此,科学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能力备受关注。
研发投资是检验企业“含科量”的重要指标。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5套上市标准中,第二套标准与研发投资有关。 市场价格在人民币15亿元以上,最近年营业收入在人民币2亿元以上,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资占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在15%以上。
那么,已经上市的科学创业板公司的研发投资情况如何?
Wind数据显示,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统计了66家科学创业板上市公司2016—2018年的研发支出和营业收入,按三年累计研发支出占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以下简称三年研发支出比例)测量了公司的研发投入情况,并指出“2019科学创业板公司研发支出比例拉
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至2018年,66家公司的研发支出总额依次为43.59亿元、55.48亿元和69.85亿元,稳定在逐年上升的营业收入总额中所占比例,依次为6.82%、6.40%、6.64%; 三年研发支出共168.9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60%。 6家公司3年研发支出比例超过30%,微核生物( 688321.SH )、金山事务( 688111.SH )和赛诺医疗( 686868898.sh )占据前三。 其中,微核生物远远领先于58.99%,是正确的科学创造板“科学研究之星”。
需要注意的是,研发的投入强度与行业和公司的发展阶段有关。 一项研究表明,随着生命周期的推进,企业研发投资的强度逐渐下降。 因此,研究开发支出比的高低并不能完全说明企业对研究开发的重视程度。 但科学创业板上市公司多处于成长期,研发投资关系到科学创业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后续业绩,因此科学创业板公司在研发上的投资仍具有重要意义。
六家公司三年的研发费用超过30%
上市的66家公司中,2016年至2018年3年间研发支出总额超过10亿元的有3家,中国通号( 688009.SH )以36.10亿元位居榜首,传音控股公司( 686868036.sh )以16.96亿元位居榜首,中微型公司( 688012.SH )以16.96亿元位居榜首 另外,4家公司3年的研发支出总额在5亿元以上,包括金山事务、晶晨股份( 688099.SH )、澜起科技( 688008.SH )和中国电研( 686868128.sh )。
中国通信号和传音控股公司的研发支出规模处于领先地位,但其收益规模较小,份额均在3.5%以下。 结合营业收入,3年的研究开发费用超过10%的科学创业板公司有32家,约占5成。 从这个角度来看,研发最慷慨的是微核生物,3年的研发支出比达到58.99%,远远高于其他科学创业公司。 该公司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从2016年到2018年研发投资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依次为60.52%、62.01%、55.85%,一直维持在50%以上。 截止到2018年底,该公司的研发人员共计104名,占员工总数的28.03%,包括国家级领导人3名和国外高级人才2名。
紧随其后的是金山事务,3年的研究开发费用比为37.42%。 该公司2016年至2018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14亿元、2.66亿元、4.28亿元,2016年至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41.37%,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依次为39.43%、35.31%、37.85%。 2019年第一季度,研发投资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47.44%。
同一家医药生物类企业的sino医疗是66家科学创业板公司中唯一采用第二套上市标准的公司,2016年至2018年3年的研发支出比例为33.68%,排在第三位的年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依次为35.26%、31.80%、34.8 %。
三年研发费用比超过30%的是虹软科技( 688088.SH )、中微公司和山石网科( 688030.SH ),从第四名排在第六名。 其中虹软科技2016年至2018年年度研发投资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在30%以上,依次为34.59%、31.43%、32.42%、3年研发费用比为32.63%。
前十名的公司包括心脉医疗( 688016.SH )、博瑞医药( 686868166.sh )、稳定信息( 688023.SH )、安集科技( 688019.SH ),三年研发费用比例均在21%以上。 其中,安恒信息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16年到2018年依次达到20.80%、22.29%、24.25%、2019年上半年达到30.25%。
三年的研究开发费用比超过20 %的是普通的科学技术( 688389.SH ),以20.84 %排在第11位。
计算机行业研发投资总体突出
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66家科学创业板公司来自9个行业。 具体来说,来自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行业的公司分别为14家,计算机、电子公司分别为13家,化工、有色金属公司分别为5家和4家,农林牧渔、防卫军工、公共事业公司分别为1家。
以同行业下科学创业板公司为总体,计算机行业研发投资最突出,3年研发费用比例达23.14%,9个行业中排名第一,同行业13家科学创业板上市公司3年研发费用比例均超过10%。 其次是医药生物行业,3年的研发费用达到了全体的12.48%。 其馀三年的研发支出还没有达到整个科学创业板的水平,其中以环境保护、新能源、新材料企业为中心的化工整体仅占4.33%。
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3年研发费用比超过20%的11家科学创业板公司中,医药生物行业占5席,计算机行业占4席,电子和机械设备各占1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