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安徽农产品融入长三角,优质水果蔬菜粮食丰富于上海的“蔬菜篮”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安徽农业连接上海。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目前安徽省30%左右的优质粮食初加工产品销往上海苏浙地区,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食品销售额达到3000亿元。 安徽省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千家“菜篮子”。
澎湃新闻从12月20日开始,中国安徽省名优农产品与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开幕,安徽省辖区市带来粮食、家畜、水产、水果、茶叶、干物、手工艺等3000多种农产品到上海。
长丰县草莓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总产量突破35万吨,产值55亿元。
省会“北大门”来上海介绍
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北大门”长丰县为例,该县以草莓为主力产品在本届交易会上亮相。 12月21日,该县县委副书记刘剑积极带着麦克风,介绍到长丰草莓之家。
刘剑介绍,长丰是中国的“草莓之都”,“长丰草莓”评价“中国特色农产品(长丰草莓)优势区”,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安徽省第六件,合肥市第一地理标志产品,多年来稳定在全国设施草莓第一县。
刘剑说,目前当地正在实施长丰草莓提升工程,不断挖掘草莓文化内涵,使草莓产业带头转变为旅游服务业。 长丰草莓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南京等地很受欢迎,草莓电商、微商等新型销售渠道迅速发展,已成为长丰宣传展示的美丽名片。
根据长丰县政府的官方网站,1965年长丰建县开始是干湿频发的多灾县,构造单一的农业县。 1994年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建县50多年来,长丰经历了“前30年治贫,中间10年探索,最近10多年迅速发展”的阶段,脱下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向国家战略发展,长丰县也开始逐步利用各种资源。 在当地利用合肥“北大门”优势的京福高速铁路、商合杭高速铁路,在县域内有两个客运站的交通优势,在3小时内直达上海的都市圈优势草莓的栽培面积和品质优势,成为当地走“草莓融入长三角”道路的先天优势。
澎湃新闻来自该县农村农业局主要负责人,当地草莓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总产量突破35万吨,产值55亿元。
交易会上,刘剑邀请上海市民参加草莓采摘季节,他说:“来到采摘行走的旅行,在当地感受到了“活力、宜居、生态、开放、幸福”的美好长丰。
东方网图
农产品供应形成“联盟”
澎湃的消息不仅仅是草莓,安徽省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6个粮食净出口省之一,关注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供给占有重要地位。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三省一市组成了农产品供应联盟,开拓了标准生产和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变。
就12月20日开幕的“中国安徽省名优农产品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由三省一市农业农村部门共同发起的“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给联盟”正式宣布成立。
联盟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开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合作,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牌互认和产品标签市场投入,二是共同推进跨地区合作,共同建设农产品加工联盟和农产品加工区, 全力建设长三角优质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三是共同建设农产品物流基地和重要农产品物流产业项目,探索推进物流体系一体化建设四是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共同开展长三角农产品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定位五是、 开展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共同组织重大技术难关,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推进成果共享。
此外,据中安网报道,安徽省已连续20年在上海举办农产品交易会。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华在接受中安在线采访时说:“20年来,交易会见证了安徽农业企业因小而大,展品因粗而精,品牌因弱而强的发展历史。”
王华表示,安徽农产品从一开始就仅限于大宗农产品的初级产品,今天的粮食、食用油、山珍山产品、茶叶、名酒和农产品为原料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等十五种,产品越来越新,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包装从当初的“篮子零售”“麻袋包装”到现在花色越来越多,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