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哪些机场_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发布,鄂州机场建两座航站楼

滇天都市报12月21日讯(见习记者刘丁维通通讯员谢吕)日前,省发改委就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 2019-2035年)发布通知。 通知表明,截止到2035年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实现了四个跑道、四个航站楼和卫星大厅的同时运行,年旅客吞吐量达到9200万人,通航地点达到380人。 鄂州民用机场建成3条跑道和T1、T2航站楼,年总吞吐量达464万吨,客运吞吐量达620万人。

为更好地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依靠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和湖北鄂州民用机场两个机场,统一武汉、鄂州、孝感、黄石、黄冈五市临空产业发展要素,共同推进武汉都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武汉城市圈航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构建发展形势和基础、总体发展思路、世界领先航客双枢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空产业体系,构建“一带、两核、十二区、多节点”空间布局,完善有效通告交通体系,实现实验区绿色生态发展,实现实验区机制创新

实验区发展分为核心发展区、总体规划发展区、航港经济辐射发展区三大范围,核心区范围1080平方公里。 试验区规划时间为2019-2035年,其中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实现了三条跑道和三座航站楼的建设运行,旅客吞吐量、货物邮政吞吐量、通航城市数量分别达到5500万人、60万吨和220个,其中国际和地区通航点80个

鄂州民用机场建设东西跑道、运输中心和公共货物区,年货运吞吐量达245万吨,旅客吞吐量达100万人。 为实验区建立了经济贡献超过1000亿元、就业岗位超过50万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空指向型产业集团3~5个,入境游客数占全部游客数的份额超过10%,全球航空相关会议和会议增加1个。

长期规划到2035年,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实现了四条跑道、四座航站楼和卫星大厅的同时运行,年旅客吞吐量达9200万人,其中国际和地区旅客吞吐量达2000万人,年货物邮递吞吐量达135万吨,通航点380个

鄂州民用机场建设3条跑道和T1、T2航站楼,运输中心和公共货区完成扩建,年货邮吞吐量达464万吨,旅客吞吐量达620万人。 航港实验区客户枢纽合作发展,建设双轮驱动机场系统,实验区经济贡献额达2000亿元,就业岗位超过百万个,建设5-1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空指向型产业集群。 国际和区域通航基地数量超过百分之百,入境游客数量占全体游客数量的份额超过15%,新增了三个全球航空相关会议和会议的永久性场所。 为长江经济带提供连接重要世界经济的空中通道,使武汉都市圈航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居全国首位,融入世界经济对外开放高地。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