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银行财富管理遇到开放式银行,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
中国银行财富管理市场发展迅速,但监管升级、同行竞争、客户需求变化、金融科技等多重冲击重塑了银行财富管理行业结构。 例如,监管升级对银行财富管理产品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放创新、跨境合作开放银行成为银行财富管理破台之路。
开放银行财务管理用户年轻,存款产品受欢迎
2018年12月18日,亿欧智库联合比财数据技术发布的《开放银行时代的银行财富管理新构想——2019银行财富管理研究报告》显示,开放银行财富管理用户以90后和00后的年轻用户为中心,在平台提供的产品中资产管理产品受到欢迎。
目前,开放银行财富管理的用户年年减轻,90后和00后用户超过60%,其中90后占45.1%。 开放银行财富管理用户的平均年龄低于整个银行的水平。 对传统银行,利用开放式银行开展财富管理工作,有助于优化客户年龄结构,吸引更多年轻客户,提前占领市场。
同时,开放银行用户喜欢选择存款产品、货币基金等收益率确定性强、风险水平相对较低的固定收益类产品。
从开放银行财富管理产品的销售规模比例来看,由于存款产品风险最低、流动性相对较强,因此是销售规模最大、风险水平次于存款的货币基金。
从开放银行财富管理平台提供的产品数量来看,理财产品较多,占7成以上。 但是,银行的资产管理产品多为封闭产品,只有产品有限,要提高资产管理产品的整体规模,必须增加产品的期限。
开放银行重塑银行财富管理边界,形成了“多元”“生态”
长期以来,银行业务的开展依赖于自己的场景构建,以网站为主要服务渠道。 网站不仅建设成本高,而且运输成本高,成为中小银行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对于在线网站数量有限的民营银行来说,如何摆脱自己的路线限制是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瓶颈。
网上银行和直销银行作为银行在线网站的补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服务客户的成本,但仍然把银行服务限于独特的场合,被动服务库存客户根本没有解决新客户的难题。
开放银行利用银行外部的多种场合,扩大了银行客群的垄断范围。 然后,通过构建多种方案激活库存客户,吸引增加客户,解决银行财富管理流量和客户获得困境。
同时,银行财富管理从1.0资金管理时代转向2.0资产配置时代,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顾客为中心”。 开放银行打破了银行财富管理时间、空间和用户界限,在资产配置时代重建了银行财富管理服务界限。
此外,传统财富管理通过不同的财富管理机构分散开来,提供单一的标准化产品销售。 例如,购买银行的资产管理产品需要在银行渠道上签字购买,购买基金产品需要在基金公司和基金代理机构开户、购买和赎回。 对于用户来说,资金分布在不同的渠道和平台上,无法有效地统一资产部署的财富管理机构,由于用户无法获取可投资资产的整体状况,因此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较弱。
随着财富管理机构加强合作和财富管理产品第三方推荐平台的出现,财富管理生态圈逐渐形成。 财富管理生态圈可以集中更多样、全面、综合的财富管理产品,在向用户出口财富管理产品的同时,还可以提供综合的资产配置服务,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展望未来,随着开放银行时代的全面到来,银行财富管理呈现场景化、智能化、全球化趋势,银行需要在数字转型、战略制定和组织合作方面做好准备,实现开放银行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