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文化_绘好文旅融合“工笔画”

原题:绘好文旅融合“工画”(人民时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人文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这些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值得思考

文旅融合是文化旅游供应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只有不断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文化旅游才能实现各领域、多方位的深入融合

最近,中弁、中弁发布《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将在四年左右基本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文旅融合等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北京发布《推进北京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文化旅游“融为何物”“融为何人”“融为何物”等 从中央到地方,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

旅游和文化不分家庭。 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浸润历史文化气韵,总是吸引人。 芙蓉町提高了“瀑布千年古町”的名声,成为观光者憧憬的地方“桃源记”,让武陵源充满了人们对“世外桃源”的想象,仰慕着众多游客,洛阳“一步一步都有典故,到处都有文化遗产”,成为人们憧憬的观光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人文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这些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值得思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计算文化“家底”,提取人文气质,探索文旅融合之路。 事实证明,旅游与文化深度相融合,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旅游文化内涵,旅游不再是“到此”式的“打牌”,而是一种深刻的文化体验。 这符合当前人们越来越多的文化需求,也适应了消费升级的趋势。 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对创造质量旅游,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用文章促进旅行,还得用旅行表扬文章。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旅游中注入文化的灵魂,就是说文化,说历史,说文化,更生动地表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的特征,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 在陕西佳县红牛块村,村民们自编“扛锄头的是农民,放锄头的是演员”,亲自演绎农村生活的实景剧,充分表现陕北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以及陕北人民不屈的精神,在民俗文化旅游中表现黄河黄土精神的贵州省是遵义、实景演绎、红色开拓等旅游项目,活红色 这些尝试启示我们,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有利于文化繁荣与旅游发展的相互促进和实现互利。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文旅融合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 例如,利用沉浸式技术,游客可以“花时间”与文物对话的5G时代到来了,游客可以获得更好的VR、AR体验,在家里感受到游客的魅力的时候。 与此同时,提高人们的文化旅行体验还有很多空间。 文旅融合不仅是文化与旅游的简单增加,而且是文化旅游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只有不断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文化与旅游才能实现各领域、多方位的深入融合。

如今,文旅融合的图景向深处展开。 要使《诗与远方》故事更美好,我们必须一起描绘融合了良好文旅的《工笔画》,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广泛、更深层次、更高层次上实现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期望。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