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网贷机构名单_监管部门发力 1200多家网贷机构退出或停业

退出网贷机构名单

监督部门大力推进,1200多家网络贷款机构退出或停业

净化网络贷款市场的情况(网上中国)

国外网李雪钦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管理下,不良“校园贷款”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有些非法机构面临危险,仍有些学生受骗。 最近,教育部提醒学生和家长要警惕各种形式的学校贷款诈骗,开通不良学校贷款通报渠道,为众多教师和家长征集不良学校贷款线索。 " "

“套利贷款”认为不应该进入陷阱

最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近三年网络信用平台类执行案件的相关数据。 网络贷款平台类事件逐年增加,网络贷款事件的执行者年龄集中在20岁到30岁之间,多用于个人消费。 在本院,三庭法官梁立君介绍了现在的5种表现形式,即民间贷款的幻想、资金流动、一方违反制造合同、恶意高额借款金额、软硬、恶意借款。

据报道,今年8月31日,南京某211所大学的23岁毕业生许阳(假名)跳楼自杀,死亡前3个月有34件网络贷款申请。 这样的大学生在网络贷款被卷入重债的事件时发生,叹息。 不正当的校园贷款还有很多“陷阱”很深的“漏洞”,很多学生借钱后陷入了“高利贷”、“高利贷”、“还债”等陷阱。 中山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学院副院长王宁教授接受了采访,“非法网络贷款存在利率高、手续费高、信息不透明等弊病,但由于借款门槛低,大学生容易因一时冲动而引起贷款消费。”

王宁的学生中山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学院硕士潘彦霖表示,现在年轻人容易受到消费狂潮的煽动,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父母尽可能优先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年轻人早期没有形成节俭的习惯,消费欲望无法有效地自我约束,成长后市场营销和消费主义

不仅确立正确的消费观,普及信用消费模式和风险防范意识也是“必修课”。 王宁认为,年轻人对消费信用的使用应把握“信赖度”,控制在个人负担范围内,不要陷入“债务笼子”。 加强大学生对基础金融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财商”,提高学生对风险、信用体系的认知,提高防范意识,尤其是提高网络贷款业务的识别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校园贷款的监管,防止消费信贷领域违法经营行为的发生。

为了净化市场环境,2017年教育部、社会部等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款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网络贷款机构要求经常停止校园贷款工作,消除网络贷款机构高利贷和暴力催促等危害大学生安全的行为。

今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发行的《关于非法释放刑事案件的一些意见》显示,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督部门许可或超过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以非法经营罪被判刑 专家认为,这是从违反学校贷款的正面痛击。

花钱要合理借钱走“正路”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18年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用超过1400元,一线城市1800元以上群体最高,有近半数大学生分期支付的信用消费行为。

“我们也不能全面否定校园消费信贷。 大学生群体有消费信用的需求,消费信用可以帮助暂时没有足够现金的学生,但迫切需要购买某些产品或服务的学生,”王宁说,校园贷款的兴盛表明大学生需要获得信用服务,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为大学生提供规范合法的金融服务

监督部门在控诉违反校园贷款的同时,在校园消费市场开设“正门”:商业银行和政策银行在风险控制下,允许大学补习、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为目标开发。

教育部提醒广大学生,花钱合理,借钱是“正道”,如果需要贷款,要选择安全系数高、信用高的国家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产品。

网络贷款大修停业千馀家

“网络贷款专业的整备状况今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几乎所有的网络贷款机构都选择停业,今年停业了1200家以上。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最近在银保监会通气会上宣布,今年以来,网络贷款风险整顿取得了很大进展,截止到10月底,全国接受监督的网络贷款机构有427家,比去年年底下降了60%,贷款馀额下降了50%,贷款人数下降了55%。

“下一步,网络贷款的专业完善还是以明确为目标,以退出为主要方向,依法依法分类处置为主要手段。 对于运营的427个机构,年底前各家庭完成分类处理的途径是资本力强、具备一定金融科技基础和良好内部控制能力的机构,积极推进转入网络小信用公司,个别满足条件的也可转入卡消费金融机构。 李均锋说。

现在相关的清退工作正在迅速进行,多省市发表了按批次停止运营的网络贷款机构的名单。 湖南、山东、重庆等地明确宣布取缔辖区内的所有网络贷款业务。

“目标是在2020年上半年基本解决网络贷款领域的库存风险”。 中央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日前在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发表。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