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宁阳
加强高校系统网络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基本是保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传播党的执政国新理念新战略,释放网络空间正面能量。 具体而言,必须从以下几点开始。
一、重要的是落实网络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高校网络综合管理旨在通过网络引领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网络综合管理的政治责任和指导责任,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一是校委书记、校长要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明确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基本责任,建立网络综合管理工作联合会议制度,完善校委统一领导、公关部门主导协调,党政工团和本科共同管理的工作结构。 二是加强网络综合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重视网络综合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不仅着重培养和管理网络技术人才,而且建立思想坚定、素质坚定的网络宣传思想队伍,引导网络舆论,及时澄清网络传闻,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网络意识形态领域 三是全面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网络宣传思想政治建设。 要使各高校网络宣传和意识形态建设状况常态化,促使各高校提高网络综合管理体系建设能力和水平,从体制机制层面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监督与管理。
二、基本思想文化建设需要取得进展
高校网络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先进的思想文化导向,这样才能确保网络宣传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健康发展。 基本上,网络空间思想文化建设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指导,把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反映在网络空间中,更加鲜明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深入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充分认识到青年大学生始终处于先进思想文化洗礼中的网络空间思想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明确网络空间中存在始终争人心的竞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建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发言权,敢于在网络空间与错误思潮作斗争,以高质量的通俗作品吸引众多青年,确立他们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实践行列的文化自信, 抓好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变、创新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质,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把青年学生团结在一起,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三、核心是提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力
网络管理体系的建设,旨在体现网络宣传和意识形态的自信,体现教育的网络力量和网络水平。 一是全面吸收民族传统智慧,集中于中国和世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热点问题,引领网络社会思想潮流,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概念和语言为原材料,充分吸收精华,形成具有辐射能力的网络表现。 二是在网络空间传递中国现代化成就和样本,融合当代世界发展要素和中国质量,塑造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新时代努力”语言等网络社会语言新形态,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是利用校内媒体发表系列评论性文章、理论解释和系列通俗文本,通过理论图解、观点表达、论点分析和理论摘要引领众多青年。 四是让大学生更有获得感,最大限度地表现党的价值取向,让青年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找到取悦他们的内容,成为大学网络社会实践的主人,成为网络社会意识形态的信仰者、传播者和监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