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子也称为微粒子、微粒子、PM2.5. 微粒子状物质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力学当量直径为2.5μm以下的微粒子状物质.
它可以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其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意味着空气污染越严重。 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少的成分,但对空气质量和可视性等有重要影响。 与较粗大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着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运输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粒物。 微粒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有机碳( OC )、元素碳( EC )、硝酸盐、硫酸盐、铵盐、钠盐( na )等。
颗粒物质的成分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 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危害较大的是后者。 学术界分为初级气溶胶( Primary aerosol )和次级气溶胶( Secondary aerosol )。
自然资源
自然源包括土壤尘埃(含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粒子状物质的第二大来源,与海水成分类似的组成)、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 自然界的灾害事件,如火山喷发向大气排出大量的火山灰,森林火灾、裸露的煤原火灾和尘暴事件将大量的微粒子运送到大气中。
人为的来源
人为的来源有固定的来源和流动的来源。 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工艺,供热、烹调中煤气和燃料排出的烟尘。 流动源主要是各种交通工具在运转中使用燃料时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
内容来源:上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