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提交资料,后台未经批准,自助服务区印刷,无需排队窗口”12月10日下午,武汉干方文化媒体有限公司负责人姚颖来到武汉市民家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将身份证明放在识别区,不到一分钟公司工商营业执照 这是她在“一网邮购”平台上提交申请资料仅几个小时。
记者是武汉市民家庭24小时的自助政务服务区,自助区设有红外摄像机和智能接入系统,通过居民身份证+面部识别认证技术,自助政务服务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非常高。 据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截止到目前,武汉市24小时的自助政务服务终端在房地产、公安、社会保障、医疗、储备金等领域涉及170件行政审查和民间服务事项,在全市人口密集地区配置了453台自助终端,累计事务件数达到46万件。
“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只是武汉市系统推进“四件”改革,制定最佳政务服务缩图。 2018年,武汉市在行政审查方面创造了“立即做,网上做,一次做”的改革经验。 2019年,该市进一步优化审查流程,根据合法合规事项“立即做”、积极“在线做”、现场事项“近距离做”、复杂事项“一次做”的标准,政务服务基本上“一网打尽”。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立即上网,近期一次性工作比例分别达到69.73%、97.92%、87.88%、98.21%。 在2019年的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武汉市政务服务指标评价排名前列。
基于“处理环节最少、处理时限最短、申请资料最少”的目标,武汉继续深化审查程序重建,514项政务事项承诺处理时限平均缩短14个工作日,压缩率达到72%。 全市电子证据库显示,企业、大众工作提出的申请资料平均不超过4份,通过需要平均合理化2份的充分授权整合,审核部门从受理到完成整个流程的过程不超过3个。
为确保改革效果落实,武汉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房地产登记、商事登记等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合作管理平台,减少31种工程建设申请材料,全市工程建设项目 不动产登记一般在4个工作日进行,部分登记工作可以立即办理。 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企业开设时间进一步缩短到2天。
其次,加强窗口建设,促进政务服务增效。 今年以来,武汉市推进机构改革后,新组织和地铁等公共服务部门进入市政务服务厅,市级可集中办理政务服务的事项增加到384项1173项。 同时,武汉市分部门开设了市政务服务厅,调整为社会、经济、建设三个综合窗口,设立了工程建设、房地产登记、公积金、国际人才港等综合窗口。
武汉市通过省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与国家委员会、省级业务系统的对接,在省政务服务网上开设市级网络办公室1300件,区级18845件,网上可能性达到97.92%。 建立电子证据库,持续收集电子证据,全市共收集证据4208万份,收集率达90%以上。 实现市级电子证据库与国家省级电子证据库的对接。 在市综合窗口收发部件系统、工程建设并行审查系统中实现了身份证、营业执照等98种电子证据照片的共享应用,电子证据照片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运用率达到86%。
随着“四办”改革的深化,武汉营商环境继续优化。 今年1月至10月,武汉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0.2%,增长率超过全国5.0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2%,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7%,全市亿元以上项目2383项,同比增长111项,投资增幅达8.2%。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