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下半年ipo_剖析香港IPO失败案例 山东企业赴港上市研讨会在青岛举行

吕网12月21日讯(记者刘亮宿荣蓉)随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山东企业开始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发达,市场体系成熟,法律制度健全的香港。 20日上午,2019山东省企业上市融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研讨会在青岛海景花园酒店举行。 其中,香港金融专业服务代表团嘉宾对香港企业在香港上市前的准备、h股“全流通”融资渠道、香港资本市场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作用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分享了一些企业香港IPO失败的原因,为山东企业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何阿会:财务、内部控制、税务、法律是上市前工作的重点

“截止到2019年11月,香港交易所收到了290多家企业的IPO申请,其中只有26家企业被拒绝的概率很低”,瑞丰德永集团( Tricor卓佳集团成员)副社长、财务负责人何阿会先生就企业在香港上市前的准备和战略进行了说明。

她首先列举了7个有代表性的香港IPO企业失败的原因。 其中主要包括法律风险、业绩无保障的合规性、相关交易、董事、高管遵守法律状况的商业贿赂、股东/董事品格问题税务不符合规则的顾客单一依赖、业绩无保障、维持经营能力的扩展能力不足、业绩无保障的融资用途不明

香港下半年ipo

瑞丰德永集团( Tricor卓佳集团成员)副社长、财务负责人何阿会

对此,何阿会建议,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应从财务、内部控制、税务和法律四个方面着重工作。 其中财务工作在重组、历史财务信息、会计政策、相关交易等方面应重点开展的内部控制工作在财务、业务和人力行政制度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否有效、能否一贯运行等方面应重视重组税和历史纳税工作的法律工作在国家外汇管理

黄冠豪: h股“全流通”打开企业融资新途径

h股是在香港上市,在中国大陆注册的公司,是在中国大陆海外上市的外资股的一种。 1993年,香港首家h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青岛的青岛啤酒( 168.HK )。 研讨会上,中泰金融国际有限公司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黄冠豪通过回顾h股的发展历史,分享了h股的“全流通”知识。

香港下半年ipo

中泰金融国际有限公司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黄冠豪

h股“全流通”是指在香港以h股结构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在香港发行h股之前的股票(内资股)可以在香港证券市场转让流通。 解决港上市内地企业面临的内资股不能在国外流通和“内资外资股东不一致”问题,改善公司管理,提高流动性,促进h股价值合理回归,解决融资困难,消除流动性贫困,提高h股再融资便利性,促进股权抵押融资。

之后,黄冠豪通过齐鲁高速在港上市的案例,介绍了h股和红采购的框架和上市过程。

杨铭辉:香港是国有企业海外出货的优先地点

“山东国有企业数量居全国第四位,目前香港有17家企业上市”麦家荣律师行上市主管杨铭辉以“香港资本市场在国企混合改革中的作用”为主题,阐述了香港在国企混合改革中的作用。 他说,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香港交易所的IPO募集资金额继2019年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香港的资本金

源于世界市场,很多国际机构投资者也将亚洲总部设在香港。 香港与地理、文化、资金等多方面的优势具有互补性,是国有企业在海外上市的优先地点。 山东省是国有企业的大省,国有企业的混改与香港资本市场相结合,可以实现企业混改、资产证券化率提高和企业现代管理能力建设三大要求。

香港下半年ipo

麦家荣律师行上市主管杨铭辉

“在国有企业混改中,收购和出售资产是利用国有资产的重要手段”杨铭辉表示,国有企业通过二级市场,拥有的股票/权益(包括增资/非公开发行投资者/公开发行投资者)也是国有企业混乱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实务还有另一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现途径。 国有企业选择在香港已经上市的公司,进行资产重组。 通过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不仅可以发挥“混资”的重要途径,还可以发挥“合资”的作用,是方便“出去”的国有企业混改之路。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