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贾兵强博士着作获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贾兵强博士作为获奖代表参加了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是河南省高校和科研院所唯一的获奖者。
11月20日,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贾兵强博士作为获奖代表参加颁奖仪式的也是河南省高校和科学研究院的唯一获奖者。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行,部委级学术成果奖是当前中国历史学界的权威荣誉奖。
第五届评审委员会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部分大学的21名着名专家学者组成。 审查对象是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出版的中国历史(下限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研究领域,由中国籍学者完成,出版的学术书籍包括通史、断史、专史(包括科学技术史)、考古学、古文献学和古人类学的专着和参考书。 经过个人申报、评委三次选拔、公示,清华大学李学勤总编辑《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07 )》等42部学术成果获奖。 其中一等奖1部、二等奖6部、三等奖12部和提名奖23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贾兵强博士的《楚农业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荣获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楚农业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以楚农业科技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地理学、农业考古、科技考古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参考680多篇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探讨楚农业科技史的内史(耕作技术、农田水利技术、 综合研究农业生产工具和农学思想)和外史(农业生态环境、科技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拓展了断代科技史和区域农业科技史的研究领域。 本书荣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1-2012年度郑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年度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届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奖二等奖等。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的设立,不仅是为了纪念一代史学宗师,还鼓励多位史学相关人士继承和发展前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开创的中国史学研究事业,鼓励培养更多的史学精品和历史学家,为了研究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服务,评委会鼓励获得着作的出版社和责任编辑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是1998年7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可设立的。 此前评审委员会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和知名大学的学术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第四届评审室设在郭沫若纪念馆,第五届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原历史研究所)。 迄今为止,顺利举办了5次,获得了147个历史学专业。
(稿件:华北水利水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