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是什么病_什么病出什么汗!臭汗源于肝,虚汗源于肺,冷汗源于肾

俗话说“与其请人吃饭,不如让人出汗”。 汗水调节体温、体液,排泄体内的废物,使皮肤表面保持酸性,防止某些细菌侵入人体。

但是,如果出现这样的“汗情”,请注意。 因为是身体发出的无声警告,所以需要注意。

流行病是什么病

一、这些部位汗水异常,身体可能有问题

1 .臭汗来自肝脏

如果你出汗,就想想是否肝脾湿热。 也就是说,臭汗源于肝脾,特别是与肝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一个人总是心情不好,心情郁郁,久而久之胆战心惊。 肝郁化火在发生内热的同时,脾胃的气体也失去健康,发生湿热关注中焦。

这样的话,肝脾湿热蕴涵着,熏蒸肌肉表的话,就会出汗。 这汗是湿热之邪久蒸,臭味不好。

肝脾湿热偏重肝经湿热者:此臭汗易沿肝经所及处渗透,此类患者多为口苦、舌苔黄腻、小便色黄等问题。

灸穴:期门(期门穴为足厥阴肝经穴,肝捐穴)、曲泉(肝经水湿云气聚集于此)、阳陵泉(胆经部分水在此大量气化)、阴陵泉、太冲(肝经水湿气在此流动)。

肝脾湿热偏于脾胃湿热者:往往手足心爱出汗,为脾主四肢。

灸穴:建议脾允、足三里、丰隆、解溪(胃经部分由本穴解散水,溢四方)。

流行病是什么病

虚汗来源于肺

一般来说,虚汗主要指肺气虚。 肺气衰弱特别容易出汗,而且容易犯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常见的肺系疾病,是因为肺卫生不好,疾病的阻碍会侵袭肺部。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治疗一些宣肺固表穴位,如大椎、减震器、肺俞、膏瘤(足太阳膀胱经常用针孔之一)、肾俞等,这不仅能有效地缓解虚汗症状,还能增强免疫力,避免引起一些肺系疾病。

流行病是什么病

3、冷汗来源于肾

我们吃惊的时候,总是出冷汗,不知为什么,恐怖会使肾气下降,肾阳内郁积的话,手脚会冷得不能出汗。

另外,如果无缘无故多出冷汗,首先也要考虑是否是肾阳虚引起的。 因为肾阳是阳光的根源! 肾阳一衰弱,阳卫的气就会衰退。

卫气有固体摄取津液的作用,阳卫的气衰退的话,津液泄漏,汗变多。 同时,肾阳不暖,所以汗很冷。

针对这种情况,应加热肾阳,建议灸:命门、肾俞、神阙、关元、涌泉或直接灸督脉(如督脉监督全身阳气、气衰,可找到适合督脉的穴位治疗。 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积进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灸作为养生保健的道路,正在改善烹饪。 使用期间必须避免烟酒变凉等忌讳。 避免出现不舒服的症状。

二、汗液颜色异常,肝肺胆有问题

真正的汗水没有颜色。 变黄是因为微生物对汗液中的微量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另外,有些人生病了,有些人汗颜不同。 出了和普通颜色不同的汗的时候,想到身体是不是生病了,就得马上就诊。

流行病是什么病

1、黄汗

汗呈黄色主要见于急性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肝胆疾病,原因是血液中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 另外,胡萝卜、橘子、柑橘等蔬菜吃多了,还会出现一时的黄汗。

我建议这个时候马上就诊。 慢性肝炎、脂肪肝等常见肝胆疾病患者,常用陈皮烹饪:慢性病毒性肝炎、陈皮瘦肉汤、陈皮排骨、陈皮小米粥等肝硬化,可以用党参扁豆陈皮粥、玉米须陈皮饮等。

2、白汗

从中医来看,白色属于肺,肺色暴露出白汗,多由肺阳虚引起,与肺功能虚弱有关。 在某些情况下,疼痛剧烈(肚子痛)和出白汗。

肺阳虚,治疗上以温肺健脾,益气化唾液为宜。 药物可以选择细辛、干姜、桂枝、麻黄、丹参、人参、甘草等食物,可以选择碱蚧、桃仁、白果、山药、鹅肝等温肺散寒食品。

流行病是什么病

3、红汗

汗呈红色,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身体某些部位可能出血。 是因为脸和腋窝产生色素的细菌,还是因为服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有可能出红汗。

内分泌紊乱,要注意日常饮食。 特别是不要熬夜。 同时,如果从四物汤可以烹调的身体某部位出血,必须立即给医生止血。

4、绿汗

汗变成青绿色,提示胆汁漏出,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