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通保险公司_中国本土保险公司如何拥抱金融开放大潮?

中新社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王恩博)近年来,中国金融开放不断增加,这一领域的重要成员保险业将面临怎样的变化? 本土保险公司准备接受这股大潮吗?很多业界人士18日在北京召开的“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保险主论坛上做出了答复。

目前,中国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保险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外资机构的目光。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末,海外保险公司已在中国成立了59家外资保险法人机构和131家代表处。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目前中国将金融业双向开放至关重要的位置,相关新措施中保险业占有重要因素,外资准入门槛被放宽,股权持有率限制过渡期被缩短,专业外资保险机构允许进入国内市场等各方面。

对于中国本土保险公司来说,扩大开放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外来“达人”合作和招聘。 这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带来了激烈的竞争。

以养老金市场为例,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苏羲会长指出,从目前的市场主体来看,来自国外成熟养老金市场的资本、人才和公司治理、经营服务理念和尖端技术形成鲱鱼效应,有机会推动市场更充分的竞争、更成熟的发展,构建以合作为基础的行业生态圈。

但与此同时,中国养老金市场还处于初期积累期,规模增长相对缓慢,新的外资主体已经加强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主体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增大,相对不足的养老金专家也面临着进一步分流。

无论如何,以在中国实施的外资保险企业无差别参与为标志,现在中外保险公司已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国内保险公司如何把握机会,迎接挑战,新华保险株式会社CEO,总经理李全直言。 目前,我国人寿保险业的发展已经过了必然带来高增长的阶段,专业化经营的门槛正在大幅度提高。 面对挑战,人寿保险公司在以开放的心情面对市场竞争的同时,还要用刀刃内部的勇气进行自我创新。

有趣的是,金融开放在邀请外资“进来”的同时,中国的保险资金也更加“出去”。

曹德云表示,自2012年以来,随着相关外汇政策的颁布和宏观环境的变化,中国保险资金的海外投资进入了稳健快速的成长期。 据该协会调查,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50多家中国保险机构开展海外投资业务,投资盈馀超过770亿美元,占业界季度末总资产的比重在3%左右。

他还指出,未来的国内保险机构将与海外成熟保险机构、资产管理机构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因此,保险资金要积极探索全球资产配置,积累多种投资经验,提高投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外资保险机构的挑战。 (完成)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