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阿司匹林多年_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如何预防胃肠道出血?

人们建议中年尤其是“三高”人群,医生服用少量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作用,预防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病血栓形成,阻止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卒中等的发生。

服用阿司匹林多年

目前认为低剂量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具有预防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但是,随着低剂量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长期服用的情况较多,终身使用的情况也较多,其副作用也较为常见,今天就来谈谈这种抗血栓药物吧。

一、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

阿司匹林是最早应用于抗血栓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已被确立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二期预防的古典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某些原因(如心脏支架移植、塔桥或烧蚀手术)对血管内皮的轻微损伤会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胶原交联,从而导致动脉硬化性疾病,如已知形成血栓闭塞血管的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少量阿司匹林是目前最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阿司匹林损伤消化道黏膜,引起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据统计,接受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的人平均每5000例有1例呕血

接受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的患者每1000例减少19例重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对于需要预防抗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人们来说,服用阿司匹林不是抗血栓形成的问题,而是尽量避免阿司匹林引起的消化道损伤的问题。

二、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1、消化道损伤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口服阿司匹林对消化道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引起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厌食、胃痛、恶心、呕吐、腹泻、吐血、黑便等。

消化道黏膜糜烂、溃疡、危及生命的消化道出血和穿孔、少见的肠狭窄等。

出血症状包括吐红血(上消化道出血)、吐血呈暗红色(上消化道出血迟缓或停止)、黑便等。

2、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皮下出血,患者有皮肤青紫、出血点,也有牙龈出血、鼻出血,在老年妇女中尤为常见。 阿司匹林具有抗凝作用,手术出血风险增大。 这些值得广泛重视。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中毒,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等症状。

孕妇怀孕3个月内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随后长期服用会延期分娩,有出血的危险,因此分娩前2~3周应予以无效。

三、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据中国专家对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防治的共识,专家们建议参考以下措施

1、识别高危人群:

首先,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不超过100mg/日

其次是消化道溃疡出血发生的人,其危险性增加13倍

还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吸烟者、饮酒者

最后是服用其他镇痛抗炎药、激素、其他抗血小板药如氯吡格雷、其他抗凝药如精氨酸、螺内酯、抗抑郁药的人

高卫的人在服用中,要关注消化道损伤情况。

2 .应避免并用两种以上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

阿司匹林为了降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应避免与以下药物并用。

①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

②华法林等抗凝血药

③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④糖皮质激素;

⑤维生素B1(维生素B1促进阿司匹林的分解)。

必要时应同时服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异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

尽可能最低有效量,例如阿司匹林75-100mg/日配制的氯吡格雷75mg/日等;

3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根除:

长期服用少量阿司匹林的人,建议在服药前做幽门螺杆菌检查,尽量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

4、服用阿司匹林后12月消化道损伤的发生率最高,第3个月达到顶峰,因此有第1条所述情况者应考虑同时使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

5、注意有无黑便及贫血发生,服用阿司匹林后每1~3个月检查大便潜血是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

6 .评价老年人胃粘膜的监测。 老年人对胃粘膜损害因素的适应力减退易引起胃粘膜损伤,尤其应加强评价和监测。

7 .重视服药者的病史。 既往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史者,尤其是既往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或阿司匹林时有类似病史者,均为服用阿司匹林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高危患者,应慎重使用、无效。

8 .在服药前和服药期间进行检查。 给药前最好做红血球、血小板、凝血时间等血液检查。 期间患者上腹部不适,应立即检查或停药。

9、避免饮酒:乙醇促进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害作用,患者应避免饮酒。

四、建议:

1、阿司匹林肠溶片必须空腹服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外有耐酸涂层,通过胃内酸性环境保护不溶,空腹缩短胃内停留时间,迅速到达小肠碱性环境,逐渐释放吸收,减少胃肠不良反应。

2 .定期跟进和监测定期跟进和监测。

特别是药物前12个月内,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每隔1~3个月定期进行粪便潜血和血液检查,如上腹不适、便血、黑便或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应立即就诊

3、告知病史。

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应通知医生。

4 .避免喝酒。

乙醇促进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损害作用,患者应避免饮酒。

五、如果出现消化道损伤怎么办? :

1消化道损伤发生后,是否禁用抗血小板药物应比较研究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

2、对于阿司匹林致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建议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PPI

3、发生溃疡、出血的患者,应积极给予抑酸药物和胃粘膜保护剂,优先PPI,根除幽门螺杆菌,必要时输血。

总结

阿司匹林致命消化道损伤的比例较低,500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中有1例吐血,100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中1年减少了19例重症心脑血管事件。

因此,应对适应症患者在坚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和减少消化道损伤的发生。

同时,注意评价消化道损伤的风险高的人们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