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基因组与基因组_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领导开展了中国人群唯一肺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发布了2019年增选院士名册。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沈洪兵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名片:

全基因组与基因组

沈洪兵,男,1964年出生,江苏南通人。 1986年我科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1989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和卫生统计学专业,1999年博士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传染病和卫生统计学专业。

沈洪兵教授长期在南京医科大学从事传染病和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方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作为首要成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是我国预防医学学科领导、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任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组学术领导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他在肿瘤敏感基因和驱动基因的发现以及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创新研究,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领先的贡献。 作为通信作者,Nature Genetics、Nature Reviews Cancer等国际重要出版物,SCI论文185篇,SCI他12511篇,单曲最多535次,获得Elsevier中国高被引用学者、H-指数57的国家发明专利14项认可。

作为最高科学家,他指导了中国人唯一的肺癌全基因组相关研究。 发现21个新中国人肺癌敏感基因,首次发现与制作中国人肺癌分子基因图谱的吸烟有相互作用的敏感基因,发现肺癌等多种常见肿瘤敏感基因的集合区域, 发现t细胞活化影响肿瘤敏感性的联合遗传学机制存在人种差异,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人多基因基因风险评估,成功预测了10万人排肺癌高危人群。

他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际上中国人肺癌敏感基因研究的空白,不仅为研究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成功预测肺癌发病风险,具有极为普及的应用价值,对肿瘤基因的预测和正确预防作出了重要贡献,使我国肿瘤分子遗传流行病学学科成为国际

同时,沈洪兵教授在体细胞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中国人肺癌的重要驱动基因及其分子机制,首次发现miRNA序列的遗传变异是肺癌的发展生物标志物,为肺癌的正确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沈洪兵教授热爱祖国,学问严谨,学风认真。 他从事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30年,是该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 他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肺癌合作联盟( WHO-ILCCO )的创始成员,代表中国参与肺癌国际合作,与国际合作者共同发表了学术论文149篇,大大提高了国际在我国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作为全国优秀的科学技术人员,他积极建立了10万多人的自然群和3万多例肿瘤专业群及其标准化的生物样本和遗传资源池,开发了肿瘤敏感基因和相关生物标记的检测技术,实现了转让,为我国肿瘤相关基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他以主编的身份专攻“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和国家计划教材“流行病学”,并以主持人的身份获得了2014年国家教育成果奖第二等奖。 他特别重视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率领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学科在2017年教育部评价中获得A+水平。

通信员蔡心插话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蔡蕰琦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