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原因不明的反复发热可能是基因突变】最近,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青实验小组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在线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他们首次发现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 RIPK1)突变引起自身炎症性疾病。 “多数自身炎症性疾病是单基因遗传病,发现约40种病原基因,除周期性、反复性发热外,还伴有皮疹、关节炎等症状”周青在科技日报记者看来,国内也有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例较多,认为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与遗传病的关联较少,治疗以抗生素类药物为主,但疗效较好 “去年我们接受的小患者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定期反复发热,全外显子序列检查后病因仍未确定,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一直不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王晓川主任推测,孩子们很可能患有自身炎症性疾病,并被发现和查明 经家长同意后,医院由周青实验室小组重新分析患儿的基因组数据。 自身炎症性疾病被称为罕见的疾病,其实也有比较大的集团。 周青介绍,自己以前对另一间隙性脑卒中和结节性大动脉炎( DADA2)病例的研究,最初只有9名患者,但论文发表后,世界上相继发现了400多名病例。 “根据中国人的频率推测该基因的病原突变部位的话,有可能有近几十万的患者。” (科学技术日报)
声明:转载这篇文章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 如果源代码错误或者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把作者的所有权证明书联系本网。 我们马上订正并删除。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