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的条_四川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25条” 公共机构将先行先试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公布了《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通知》。 《工作方案》共25条从总体要求、生活垃圾分类新风的形成、切实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入管理、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辅助体系、统筹推进其他固体废弃物处置工作、加强工作保障6个方面作出详细规定,全面推进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

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根据《工作方案》,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目标是在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鼓励在县级城市(包括县城,以下相同)、乡镇和农村土地进行生活垃圾分类。

到2020年,国家规定的成都、德阳、广元3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基本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攀枝花、泸州、绵阳、遂宁四个生活垃圾分类省级示范城市,初步形成了党建领导、宣传发动、体系建设等有效做法。 其他地级城市公共机构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和收集设施的全权复盖,至少有一个城市基本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域。

到2022年,成都、德阳、广元市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成果,形成了示范区域。 攀枝花、泸州、绵阳、遂宁市中心城区基本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其他地方级城市至少有一个地区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和收集设施的全权,其他各区至少有一个城市基本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

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县级城市、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有效,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显着提高。

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的新风尚推广公共机构先试

《工作方案》指出,要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利用各种媒体,不断开展生活垃圾处理分类公益宣传,普及相关知识,让大众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积极构建群众参与平台,顺利参与渠道,将群众意见转化为政府决策,形成群众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新风气。

深入学校教育。 以中小学为重点,将生活垃圾分类放入校园,放入教材,推进课堂活动,融合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教育学生,影响家庭,形成推动社区发展的良好氛围。

广泛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 青少年深入基础、社区等,鼓励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服务等志愿活动,积极实行低碳、环保、公益绿色生活方式,充分发挥新锐军队和突击队在生活垃圾分类中的作用。

深入开展家庭主题活动。 面向众多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主题实践等活动,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认识到家庭成员从自己开始,从点滴开始,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参加者、实践者、推进者。

公共机构先试试。 在各党政府机关、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区组织、车站、机场、码头、体育场馆、公演场所等公共场所管理部门,率先实施生活垃圾的分类。 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和酒店、酒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店、商业办公楼等经营场所,与公共机构比较积极执行生活垃圾分类要求。

开展示范区域建设。 地级以上城市应以区为单位,有条件的县级城市应以街(乡、镇)为单位,整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地级以上城市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全霸盖、分类类别全霸盖、设施体系全霸盖”标准,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街道开展示范区域建设。 鼓励各地积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示范乡、镇和示范村。

切实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入管理建立责任区制度

根据《工作方案》,要明确生活垃圾的分类模式。 城镇生活垃圾的分类以“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房垃圾(也称厨房垃圾,以下相同)和其他垃圾”为基本类型,确保有害垃圾的单独投入,努力提高可回收物和厨房垃圾的单独投入比率。 制定全省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和分类投入指南,指导机构和个人正确分类投入生活垃圾。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区制度。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的城乡环境综合管理各责任区责任单位是本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业务的首要负责人,主要公布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日常管理制度、生活垃圾投放时间、场所、方式等,合理配置分类收集容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指导监督单位和个人分类投放行为,设立分类管理登记簿,生活垃圾分类、数量、下落

规范地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制定全省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设置规范,确保收集容器颜色和文字标识统一,清晰明显,易于识别。 党政机关、企业部门、集体组织等部门的办公室和生产经营场所、住宅区域,根据地区不同,必须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4种收集容器。 厨房垃圾生产单位应配置符合相应数量、标准的厨房垃圾收集容器。 公共场所至少设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种收集容器。 建议居民去除厨房垃圾中的水分,使用专用容器放入厨房垃圾,实现厨房垃圾“无玻璃陶瓷、无金属异物、无塑料橡胶、无卫生巾”。 鼓励各住宅小区设置装修垃圾和粗大垃圾临时放置场。

加强对分类投入行为的引导监督。 依靠城镇和社区党组织,统一各责任区责任机关和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房地产公司等力量,动员党员中坚、热心市民、志愿者、清扫员,建立现场辅导员队伍,加强现场宣传、引导和监督,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投入行为。 在各地充分追求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建立有人垃圾分类站楼,在水桶拆卸站楼实施定时定点收集,收集户外垃圾和可回收物,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智能投入箱等多种方式。 有条件的城市建立居民“绿色账户”“环保文件”等方式,鼓励正确分类垃圾投入的居民报酬。

应该根据土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探索农村特色生活垃圾分类方法,鼓励农户采用初次分类和清洁工二次分类的“二次四分法”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推进村庄清洁精细化,鼓励有条件地方建立城乡统一清洁机制,明确清洁工作职责和评价方法,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指导。 引导和鼓励再生资源再利用企业在村里设置再利用网站,建立以县(市、区)和乡镇为基础的再生资源再利用系统。 科学计划规划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投入的场所,按地区配置乡镇生活垃圾运输站,配备各种运输车辆,构建统一、顺利、闭环高效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系统。

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辅助系统,提高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水平

工作方案明确了必须促进生活垃圾源的减量。 指导生产企业规范商品包装设计,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 推动快递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开发可回收、可拆卸、易回收的包装材料,大大减少快递业包装消耗品。 提倡低碳生活,提倡适度消费,推进可回收物品的使用,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蔬菜和清洁农副产品的城市化。 积极推进“磁盘操作”,鼓励各餐饮公司以现金扣除、优惠券奖励等方式引导消费者“磁盘”和包装。 加大“管制令”执行力度,推进菜篮子、布袋的使用,逐步减少塑料袋的销售和使用。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系统。 以“全过程分类”为目标,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网络,合理确定运输频率、时间和运输路线,充分配置分类运输车辆的分类运输车辆需要涂装统一规范的标志,明确运输垃圾种类的中转站点应具备分类运输、临时保管条件。 加强运输环节监督管理,建立城乡环境综合管理主管部门执法监督、运输机构与责任机构相互监督、新闻媒体与热心民间社会监督等工作机制,防止生活垃圾“先后混合”和运输环节“二次污染”。 规范有害垃圾的收集、分类储藏、筛选和运输,严格进行风险管理。 规范厨房垃圾收集运行,禁止未经许可的企业和个人从事厨房垃圾收集运输。 积极推进餐饮企业和岗位设置固液分离、油水分离装置。 严禁工农业固废、医疗废弃物、园林绿化以及建筑废弃物、污泥等固体废弃物混入生活垃圾运输系统。

提高可回收物品的回收利用水平。 推行生产者责任延长制度,加强企业产品和包装物回收利用责任。 指导电商和快递企业建立“互联网+”平台与在线物流相结合的机制,利用社区营业点回收快递包装。 积极推进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建设。 优化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合理配置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和交易市场,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回收运输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有机融合。 建设城市粗大垃圾等可回收物品筛选中心,实施预约访问服务,鼓励提高废家具、家电的回收利用水平。 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和经营,努力构建完善的再生资源收集、筛选、运输、加工和利用产业链。 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化平台,及时向公众提供回收种类、交易价格、回收方式等信息。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 落实《四川省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及时启动新的规划建设,建立适合生活垃圾分类的分类处理体系。 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置。 加快厨房处理设施建设,鼓励区域统一规划,2022年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厨房处理设施全权。 鼓励利用厨房垃圾进行生物处理和生产工业油脂、生物柴油、土壤调节剂、生物气体等,严禁家畜饲养厨房垃圾。 鼓励各地采用适当的方式,在农贸市场、餐馆等菜肴垃圾主要生产部门设置符合标准的处理装置,支持当场处理菜肴垃圾。 全面加快建设以焚烧发电为中心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鼓励建设将焚烧发电、厨房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回收、有害垃圾安全处理一体化的垃圾综合处理基地。 鼓励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整体包装,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置。

综合推进其他固体废物处置加强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

此外,《工作方案》强调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深入开展污染源调查,结合危险废物管理计划,进一步把握工业医疗等重点行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的发生、储存、利用和处置情况。 落实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全过程监督责任,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违法行为。 大力推进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项目建设,科学评价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优化能力配置。

深入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面提高生产技术、技术装备、节能环保水平,加强资源有效利用和精深加工,减少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具有示范推动作用的能源综合利用基地和静脉产业园,着力提高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平。 积极推进矿山企业改进开采方法和选矿技术,减少矿业固体废弃物,切实加强尾矿风险预警和防控,严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全面推进农业固体废物管理。 积极探索“市场主体回收、专业处置、公共财政支持”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集中处置机制,建立健全秸秆农用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提高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置水平。 鼓励开发、生产、销售和使用可降解农用薄膜。 积极推进秸秆的综合回收利用。 严格执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畜禽养殖场(小区)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的需要,建立相应的雨污染分流设施和畜禽粪便贮藏、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设施,或者委托第三者处理。 鼓励从分散饲养向集约饲养转变。

加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加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推进工程建设与施工单位、建筑垃圾运输与处置企业依法处置建筑垃圾。 根据“源流减量、规范处置、资源再生”原则,建立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推进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政府投资的住宅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应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按地区推进组装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