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的服务_服务于清宫廷中的西洋钟表匠师,用技术制作出相当复杂的钟表作品

欢迎来到紫禁书屋~

以嘉庆十六年( 1811年)为界,作为钟表匠和机械师在宫中服务的西洋人都离开宫廷,他们的身影消失了。

创业中的服务

清干隆红木套圆形双面钟高102厘米表径5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实际上,随着西洋钟表工匠在宫廷中的离去,宫廷中的钟表制作也失去了技术上的支持,最终难以接受基础的修理和保养工作,不用说会有新的制作。

之后的几天里,和民间一样,清朝宫廷的时钟收藏主要来源于与西方国家的时钟贸易。 其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时钟技术的传播与交流在中国宫廷逐渐成为遥远的历史记忆。

创业中的服务

清干隆铜镀金八仙水法转花钟故宫博物院藏

1601年,利马洞向万历皇帝献上两座自鸣钟,钟首次被中国宫廷认定。 之后,利马洞教宫廷宦官调整钟表,成为宫廷最早的钟表工程师。

创业中的服务

清干隆铜镀金广珉琅转花转人钟高80厘米宽40厘米厚30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清朝的顺治时期,宫廷内开始了真正的钟表制作。 精通钟表技术的西方传教士是清代宫廷钟表制作的主要技术力量,从钟表的设计、制作到收藏品的改造、修理,他们往往是决定性因素。 的确,随着他们不断的到来和努力,雍正和干隆时期成为中国时钟史上最辉煌的阶段。

创业中的服务

十八世纪铜镀金镶五色玻璃转动花钟的英国故宫博物院藏

一百五十年前,在中国宫廷中钟这个东西还不为人所知的一百五十年间,在中国宫廷中可以制作出相当复杂的钟表作品,钟表的基本技术由宫廷职员掌握,在此期间清朝宫廷中服务的西洋钟表职员仍是决定性的要素。

一百五十年来,他们像接力赛一样从西方来到宫廷,通过在北京的优秀表现和勤奋工作,从欧洲向中国宫廷持续转移手表技术。

创业中的服务

18世纪的镀铜制造了展馆式钟表高度为117厘米的英国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这种技术转移的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完美,倒不如说是违反了人们的意愿,随着西洋钟表工匠被驱逐,终于变得看不见了。

但是,这毕竟是一百五十多年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留下的宝贵作品和丰富的内涵,就像基因密码一样,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技术转移过程的丰富历史信息。 这些历史信息,怎么也抹不掉。

原文作者:郭福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9年11月号《清宫的西洋时钟师》(由于篇幅有限,原文被删去)。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