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问题_这个700年古村编制规划:禁止大规模商业开发

长洲岛深井村有700多年的历史,村内绿树成荫,古民居住的深井村也被编入第五届中国传统村落,黄埔区是继莲塘村之后的第二届中国传统村落。 最近,黄埔区深井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开始招标,详细调查村内传统建筑、街巷、历史环境因素,明确编号入库的村落保护与发展方向,禁止大规模商业开发活动。

目标:提高古村落活力找到村庄发展定位

深井村位于长洲岛西侧,是陆路进入长洲岛必经之地。 为了避免战乱从南宋开始,在海上贸易盛行于明清,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深井古村是2000年被指定为广州市首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2014年首个广东省传统村落的2018年底,深井村被编入第五届中国传统村,黄埔区是继莲塘村之后的第二届中国传统村

深井社区面积为3.2平方公里。 深井社区2017年户籍人口约3821人。 深井村建设用地规模为142.06公顷。 但是,根据调查,深井原住民只有30%住在村子里,以老年人为中心,年轻人多出去打工。 该村现代农业和体验型农业初具规模,但由于总体规划和运营不足,市场动力不足,目前经营状况冷淡,每年人均集体红利仅为700元,远低于广州市其他村庄的集体。

大规模的问题

深井村范围

本次招标公告分析了传统村落发展环境、现有保护和发展条件的优缺点,综合考虑村落选址条件、资源、产业发展现状、村民经济发展需求和区域发展定位等因素,提出村落发展定位和发展途径。 提出科学利用传统村落历史资源的措施,保持地区活力,继续传统文化。 通过保持和修缮特色建筑外观、更新利用传统建筑功能等手段,在满足村民现代生活需要的同时,提高地区产业、文化、旅游等经济活力,发展地方。

保护:构建传统村庄建筑、城市数据库

与此同时,古村落的保护也很重要。 招标公告要求对古村落进行现场调查,按传统建筑、街道、历史环境因素建立独特的编号。 按传统建筑对象登记建筑等级、形式、年代、保存状况、层数、功能、建筑构造、保护等级、建筑名称等9个属性按街道登记道路名、道路等级、路面材质、道路宽度、车道数、使用功能等属性,按历史环境要素登记名称、位置、范围、年代等属性。 最终根据这些数据构建传统村落的GIS数据库。

同时严格保护全村结构和历史环境因素:保护岭南特色村庄结构和整体风貌特征,坚持“山、水、村、田”有机分散、适度集聚布局形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岭南生态、山水、宜居村庄特色。 包括与村庄历史形态密切相关的地形、河湖水系、传统轴线、传统街巷、传统公共空间等村庄整体结构要素,以及反映历史风貌的风水池、古塔、古井、鸟居、舞台、围墙、石阶、地基、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

大规模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方言、民间文学、传统文艺、传统文艺、礼仪节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演艺等。

规划应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 在综合评价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和有关土地的历史审查情况,以村内传统结构和历史风貌比较完善、文保机构和历史建筑集中地区为村落历史文化的核心保护区。 允许在核心保护范围外建设,但应严格控制建筑物性质、体积、高度、色彩和形式的区域作为建设控制区。

禁止破坏村庄历史环境因素(历史文化空间、传统街道、风水塘、古井、古塔、石阶、铺路、古树名木、古宿道等)的建设行为,提出禁止破坏整个村庄风貌结构的行为清单。

改进:完善旅游休闲公路设置休闲低速交通系统

在保护、发展古村落的同时,也要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 招标公告指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要按村庄规划明确村落内各种用地功能区划,具体是生态控制区、农业发展区、产业经济发展区、居住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相结合,逐步分离生产区、生活区、旅游区,减少相互干扰,促进村民生产

提出了改善居住条件,传统建筑提高建筑安全性、居住舒适性等的引导措施。 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古建筑、古村落,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 新农村住宅建设要在主要建筑要素上充分贯彻本村传统建筑风格,体现岭南村建筑的特色。

大规模的问题

完善道路交通、广场绿化配套体系。 不改变城市空间尺度和风貌,提供村落网络规划、交通组织和管理、停车设计、公交站设置、可能的旅游线路组织。 充分利用村庄现状的道路,改造和提升村庄对外联络道路,完善优化村庄与城市道路、区域交通联络的旅游休闲道路、农业生产性道路,明确村庄道路系统布局和道路剖面形式,配合公园绿地、绿道等开放空间, 完善设置自行车、步行等休闲低速交通系统的各种交通辅助设施(包括停车场、汽车站、候车室等),合理配置,创造便利舒适的绿色旅游环境。

招标公告要求明确五年内实施的保护项目、维修改造项目及各项目的年度实施计划和资金估算。 根据村民的实施热情和项目的可行性、难易度,按照优先顺序合理决定建设项目的实施时间。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