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1岁的小学生“佛系”的作文在网上很受欢迎。
南京拉萨路小学五年级女生尤逸轩,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感动了无数网民。
我想长大后当木匠
有糖的话,我还想吃
人还没有发挥才能
被选为“无用的人”。
并不是每个人都呆在角落里
因为角落里的花闻起来很香
我是躲在角落里的人。
你可能不需要考哈佛大学
只要幸福就好!
▲尤逸轩的作文原稿
为了便于阅读,全文整理如下(稍作修改)
“躲在角落里的我”
这个宇宙很巨大,有很多行星,我知道我住在地球上。
比地球大的有太阳,比地球小的有月亮。 月亮比地球小,但人人都知道。 但是有多少人认识我? 这也不能怪别人。 世界人口70亿,人人不同。 我不是每个人都知道。 你可以说我像尘埃。
我叫尤逸轩。 我想长大后当木匠。 有糖的话,我还是想吃。 请看。 我连梦想都很平凡 .....
到了三年级,就知道这个社会会裁员。 简而言之,中考和高考。 人还没有发挥才能,就被选为“没用的人”。
因此,我孤独无助,从开放的郁金香变成封闭的郁金香。 我父亲看着我,说你不用担心,通通就行了。 我觉得主要通过他会变得幸福。 我说好——因为我愿意。
我开始努力,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就向补习班的老师和爸爸的妈妈问了。 按老师的要求,读书,做作业,运动,早睡早起。 我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虽然很生气,但是老师和父母经常对我说话。 当我信服的时候,我觉得又没什么大不了的 .....
我记得在体育课上,评价50米赛跑。 我们都吓了一跳,可是没人能逃跑! 大家只能坦率地站在起跑线上。 我终于到了。 老师一吹笛子,我就快跑起来,头发都喷了出来。 我很高兴跑了。 因为我跑了8.75秒。 就像尤塞恩博尔特! 我晚上也很开心。 我吃了巧克力。 父亲说我是他的好孩子。
也许你没必要参加哈佛北大考试,只要你幸福就好。
不是每个人都呆在角落里。 角落里的花闻起来很香,所以我是躲在角落里的人。
这样的佛系,平淡可爱,感到无法忍受的喜悦。
根据网民的信息,这篇作文就像是“小清流”,“读完了就心融了”。
成年人的世界浮动着,充满了世间,一望无际,大家都充满了不安。 孩子们不一样,孩子们的眼光还在闪耀,没有被同化。 这篇《佛系》作文体现了女孩独立思考和平与和平的心情,在网络上迅速受到欢迎。
老师评论说“有王子的心情而感动了”。
尤逸轩的父亲说:“我们指导孩子,但是没有必要为高中入学写作文草稿。 她有自己的想法,这篇文章也是她一口气完成的。 特别是父亲说,孩子之所以能写这样的作文,是因为老师总是鼓励孩子们写作文。
▲11岁的尤逸轩
现在快节奏的社会也开始把教育变成“速成”“高效率”,考试教育稍微扼杀了孩子的本能,在孩子眼中耀眼的光芒渐渐消失。
“长大后我想当木匠。 有糖的话,我想吃”。 简单的话,因为纯真,所以沐浴着春风。
网民们也纷纷寄来呈献自己“膝盖”的信息
☟
特别是父亲分享了抚养“佛系”孩子的经验
首先,父母要有耐心。 父母需要等待成长的孩子,自然要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要助长成长。
其次,父母要对孩子有信心。 作为他们最亲近的人,要特别相信你的孩子。
最后,教育孩子要保持平常心。 不要以“第一名”“成绩”这样不合理的指标强迫孩子。 素质教育不能成为扭曲的应试教育。
父母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度过快乐的童年
心理学家尹建莉说:“虚荣的父母让自己感到疲惫,孩子也钻了空子。”
我们过于成熟,也许很久以前就忘记了自己也有花一样的香气童心了。 触及眼睛的力量是好奇心和美丽的想象吧。
硅谷女王雪莉·桑德伯格是非常成功的女性,现在Facebook首席执行官Facebook第一夫人,年收入3000万美元(比创业者扎克伯格还要高),世界有名的女性排名前十。
▲硅谷女王雪莉·桑德伯格
雪莉出生在犹太家庭。 她父母对她要求很严格,把她当男孩子对待。
男孩能做的事,她也要做。
因为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智力,年轻的她有着和年龄不符的成熟和理性。
孩子们玩游戏的时候,她的行为就像组织者一样“组织其他孩子们玩”。
游戏本身对雪莉不太感兴趣,吸引她,掌握和指挥游戏进度更多。
也许大家都认为“这样聪明的孩子一定很开心吧”。
0
▲雪莉·桑德伯格和Facebook CEO扎克伯格
但是雪莉曾经这样描述过自己的童年生活,“我出生后可能就46岁了”。
这样的女强者,对失去童年的幸福深感遗憾。
每个父母的儿子都变成龙,女儿变成凤,对孩子寄予很大的期待。
但是,在孩童时代,只有牺牲孩子的幸福才能得到这样的成长,让孩子变得优秀,代价太大了。
现在的孩子们,一落地就出生在与人竞争的世界。 随着年龄增长的是不断增加的各种指导班、特长班。
十几岁的孩子,和大人一样,每天都显得很疲惫,真的很难过。
想起我们的童年,在树上采摘水果,在河里摸鱼,捉迷藏,跳下房子,在雨天欢呼……
有趣而充实。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是唯一的孩子。 人生是长长的马拉松,开始的可能性短的道路当然很重要,但真正决定孩子是否坚持到终点的,不是开始的几秒,而是一口气持续下去的耐力。
美好的童年,不要和书呆在一起。 让孩子自然接触,接触社会,快乐的年龄,快乐的积蓄能量。
除了白纸和黑字之外,在孩子眼中,自然而然的快乐绚烂色彩应该更多。 记住我们的童年。
2、孩子的幸福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奇迹说”中有“如果能为孩子定制完美的人生的话,按下按钮吗”这样的辩论
许多人可能毫不犹豫地按这个按钮。
节目中胡尔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验。
从小,她母亲就说“争,胜过别人”。 她麻木地为“优秀”的唯一目标而奋斗。
结果,她成了无愧的“别人家的孩子”,成了母亲的“骄傲”。 但是她并不快乐。
“但是我内心的遗憾是,我不想做的事情,我被偷走的幸福,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有谁真的在乎呢? ’我说。
她说,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按钮的话,就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的人生”,她不会按那个,只会按下象征“幸福”的按钮。
“把自己的孩子取名为“朵拉”,是想让自己的童年更加幸福,自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偷取童年,没有想到会早点参加人生的比赛。”
3、尊重孩子的本能,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做自己是孩子自己的愿望,也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
哈佛女孩丁丽晴讲述她的成长经验时说,直到五年级父母都不在乎她,不参加数学班、班、特长班,她也只上普通小学。
每天和朋友玩得很开心,父母从不干涉。
之后,年纪稍大了一点,她自己参加了辩论比赛,参加了划船队,但父母却相反地劝说“划船太累了,不要那么努力”。
“注意身体,慢慢”是丁父对女儿说的最多的话。
这种“放养”教育,使丁丽晴快乐成长,学习优良,终于被哈佛录取。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花只要培育季节就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有的花要辛苦培育好几年才能开。
最好的教育是尊重个体独立,服从孩子的本能。
成长的道路有几千万条,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最适合他的道路。
正如作家刘继荣在《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中所说的那样
“世上有多少人,年轻的时候想当英雄
最终成了烟花红尘中平凡的人。
如果你健康,如果你快乐
如果不违背自己的心情的话
我们的孩子
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不也可以吗? ’他说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难道不是自己的英雄吗?
要想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既可以不完美,也可以不太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