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到了2019年中旬,回顾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产业的最新动向通过6个关键词明确了。
3月26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善推进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补贴衰退政策浮出水面。 新版补贴政策基于2018年加大退路力度,在轿车、公共汽车、专用车平均退路幅度达到50%的同时,新政取消补贴,改为补贴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
6月25日,3个月的补助金退坡的过渡期结束,2019年的新版补助金政策从6月26日开始正式实施。 目前,北京、重庆等地实行最新标准。 北京从6月26日开始宣布取消纯电动汽车地补的燃料电池汽车,依然在中央1:0.5进行补贴,然后按照中央政策进行调整。 重庆将政策重点从“补车”转为“补电”,加强对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目前,从市场情况来看,除了比亚迪、广汽新能源、威马等企业坚持不涨价外,北汽新能源、吉利、上汽新能源、长城欧拉等企业也将适当微调。
进入2019年,特别是4月21日~24日,4天内国内外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连续发生了4起自燃事故,暂时把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再次推上了码头。 但是,这样的起火事故还没有停止,据交通部的统计,截止到今年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安全相关事故达到19起,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大,事故的发生频率持续上升。
安全事故频发也使新能源汽车恢复正常化,截止到6月30日,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缺陷车型累计达到2.76万辆,但真正恢复自燃事件的只有汽车。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员,将来最初的批量生产车ES8在这两个月内,发生了3件自燃事件。 4月22日,来车ES8车种在西安自燃起火的5月16日和6月14日,蔚来ES8在上海、武汉市再次发生了自燃事件。 上海事故的调查结果出来后,下个月27日汽车开始自主召回,成为国内制造汽车的新势力的首次召回。
对于制造汽车的新势力来说,制造汽车的资格一直是制造汽车的途径之一,今年上半年,许多汽车企业通过合资、收购等策略解除了资格水平。
4月30日,博郡汽车与天津一汽夏利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对于每年赤字的一汽夏利来说,这两者的合资能够利用闲置生产能力,减轻负债,优化不良资产的博郡来说,能够更加迅速地解决生产资质问题。
> 5月24日,绿琦汽车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与共同制造协议,双方将在长安铃木第二工厂共同制造首辆名为M500的绿琦大量生产汽车。 作为新势力汽车企业的一员,绿奇目前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获得生产资质和加快批量生产的步伐。 目前,绿驰与长安铃木合作,以合作制造的模式迅速完成产品批量生产,同时也保持了品牌独立性。
6月3日,长安汽车董事会同意公司部下合营江铃控股,引进爱驰汽车作为此次增资扩股的战略投资者。 2018年底江西省发改委宣布“关于江铃控股有限公司上饶子公司每年批准10万辆纯电动轿车项目”,江西省发改委同意江铃控股有限公司上饶子公司每年建设10万辆纯电动轿车生产项目。 爱驰与江铃的合作不是谣言的“代役”,而是借助后者的生产资质自己建设工厂。
6月21日,工信部废除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此前符合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规范条件的企业目录也同时废止了。 “规范条件”的废除表明,由“功率电池白名单”支配的新能源时代正式开始,选择更多的技术路线,打开更加经济安全的功率电池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挡在门外的日韩电池巨头已经闻到这项政策的分红,开始陆续在中国设置动力电池生产线。 今年5月,SKI计划向中国投资4亿9000万美元建设第二个电池工厂,在2018年北京车展上,SKI宣布与北汽合资建设电池公司BESK。 LG于2018年投资20亿美元,与南京签订每年32GWH动力电池项目后,最近合资吉利汽车和电池厂,注册资本1.88亿美元。
随着动力电池“白名单”退出历史舞台,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面临国际锂电大手的直接竞争,动力电池决赛进程将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