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新闻●长江商报记者徐佳
上市仅一年半,汽车零部件公司科华控股( 60335.sh )同时面临着收益力下降和原始股东减持两方面的压力。
据长江商报记者介绍,今年1月初原股东限售股解禁以来,科华控股前十大股东中,四个股东相继出现减收计划,合计超过2亿元。
前几天,公司重要股东之一的上海斐君钽晚投资管理合作企业(有限合作)(简称斐君钽晚),在不久前完成减收计划达到1.06亿元后,再次计划“清仓”减收所有股东,占公司总股东的5.24%。
与此同时,科华控股上市的第一年,增收陷入不增益的困境。 去年公司营业收入13.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09%,纯利润1.05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86%,扣除非后纯利润8925.02万元,下降率达到10.79%。 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虽然收益仍然很高,但净利润保持着微减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销售额大幅度增加的同时,科华控股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库存大幅度上升,公司的营业现金流动大幅度变动。 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现金流分别为22.94万元、1.41亿元,比上年增加-99%、1165%。
近半年原始股东相继减产
7月31日晚,科华控股公布了股东减收计划。 公司股东斐君鞑靼晚因为需要自己的资金,预计今后6个月内将减少公司股份699.6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东的5.24%。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这次的减持意味着斐君钽夜计划“清仓”退出。 截至目前,斐君钽晚拥有科华控股699.6万股,占公司总股东的5.24%。
受此消息影响,8月1日科华控股下跌7%以上,收益14.6元/股,下跌幅度8.46%。 按这个价格大致计算,斐君钽盛参考了部分市场价格的1亿2千万元。
自今年年初科华控股公司首次解禁限售股以来,公司已被多数原始股东减持。
科华控股公司2018年1月5日在上缴所的主板上市。 今年1月9日,科华控股3600万股首次公开发行的限售股流通,占公司总股东的26.99%。
本次发售的限流股股东共计6名,分别为斐君钽晚、上海尚耀股投资基金一期合作企业(有限合作)(以下简称“上海尚耀”、上海尚灿富投资合作企业(有限合作)(以下简称“尚欣增富”、扬州尚耀股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作)(以下简称“扬州尚耀”)、上海正聚弘创业投资中心(以下简称“扬州尚耀”)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上述股东中,斐君钽晟和正海聚弘为科华控股2015年新三板招牌时代发行股票而引进的股东,两者分别出资720万元、1.08亿元,获得公司发行前的1%、15%的股份。
科华控股公司上市后,斐君钽晚和正海聪弘的股份持有率被稀释为11.24%、0.75%,其中斐君钽晚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股票解禁月,今年1月22日斐君钽晚发表了减收计划。 该股东预计在未来半年内减收公司股份不超过800万4千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东的6%。 3月,尚欣系也相继公布了减产计划。 公告称,上海尚欣、尚欣增富、扬州尚欣为一致行动者,共持有公司股份1600万股,占公司总股东的12%,占公司总股东的6%。
今年的6月19日,斐君钽盛上次的减收计划到期了。 该股东累计减收公司股票800.4万股,占公司总股东的6%,减收总额达到1.06亿元,持股率也下降到5.24%。
粗略的计算,不包括近三年内科华控股的现金分红。 如果斐君钽晚年完成此次最高降级,仅股票减收,这条渠道的收益就翻了一番。
另一方面,尚欣系三股东现在仍处于减收计划的实施期。 截至今年7月初,上海尚欣、尚欣增加财富,扬州尚欣已经减收科华控股股份142.27万股,占公司总资本的1.06%,减收总额为1911.67万元。
今年5月,上海尚欣、尚欣丰富,扬州尚欣以协商转让的方式,将667万股(占公司总股东的5% )转让给上海英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让总款8804.4万元。 协议转让完成后,这意味着半年内科华控股的4大股东累计超过2亿元。
上市第一天增收不增益
随着股东密集减收,科华控股的业绩也在上市后发生了巨大变化。
资料显示,科华控股主要从事涡轮增压器主要零部件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属于汽车零部件和零部件制造行业。 科华控股创建于2002年,2014年11月正式在新三板广告牌上进行交易。
长江商报记者关注到,转换板前科华控股业绩一直稳定增长,但增幅明显放缓。 在上交所登陆的第一年,公司净利润首次下跌。
2014年至2017年,科华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5.05亿元、6.17亿元、7.35亿元和9.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52%、22.02%、19.18%、24.78%。 纯利润分别为0.6亿元、0.81亿元、1亿元和1.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98%、35.83%、23.84%、6.21%。
2018年上市第一年,公司营业收入13.76亿元,同比增长50.09%,纯利润1.05亿元,同比减少1.86%,非扣除后纯利润8925.02万元,同比减少10.79%。
上市后第一年收益不增,主要是因为科华控股公司的收入规模上升,同时人工费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同时期间费用的运费上升。 报告期间,科华控股营业成本达到1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28%,超过本期收益增长率。
长江商报记者整理的结果是营业成本大幅度上升,公司各产品的总利润率显着减少,收益性下降。
从毛利率水平来看,报告期内科华控股制造业主要毛利率为23.58%,比上年减少7.5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高增长的营业收入背后,科华控股的应收账款同时激增,现金流量急剧下降。
据年报报道,由于销售额增加,截至报告期末,科华控股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达到5.92亿元,比上年底增加73.39%。 同时,库存会计价值达3.8亿元,比上年底增长72.26%,均大大超过本期收益增长率。
报告期间,科华控股的营业现金流净额为22.94万元,比上年同一季度的2476.04万元减少99.07%。 这也是科华集团的经营现金流连续2年减少,2017年公司的这个指标比去年减少了51.3%。
今年第一季度,科华控股业绩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报告期间公司营业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42.47%,纯利润2407.04万元,同比下降6.26%。
但是报告期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亿41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65倍,主要是销售规模扩大,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加。
但需要注意的是,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科华控股资产总额为34.79亿元,资产债权率达到63.47%,比上年底增加1.19个百分点。 22.08亿总负债中,短期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分别为4.88亿元、2.53亿元和5.09亿元,利息负债总额达到12.5亿元,与公司期末货币资金的5.75亿元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