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网”看到高陵体验“绿福美”——全国主要网络媒体进入高陵大型采风活动”进入稻青现代农业园,采访团在此访问绿农业发展带来的新形象。
隆冬临近了,关中的整个大地的气温都下降了好几次,但隧道里的气温却给人带来了温暖。
把火龙果引进农业园的王亮介绍给访问团。 王亮说:“火龙果在北方是稀有的水果,认定了,所以我种它。” 从经济效益看,隧道中成长头最大、质量最好的火龙果可以通过收获渠道销售,一斤价格可以维持在20元左右。 另外,在礼品盒销售或零售也有很好的效果。
金龙火龙果采摘园技术负责人王亮介绍了火龙果的生产过程
王亮从2018年4月开始栽培火龙果。 据王亮介绍,自己在基地有5条隧道,一间小屋占地2亩,当地栽培面积约1亩,主要栽培适合北方地区的“金都1号”品种,除此之外,黄皮白肉无刺黄龙和红皮红肉密玄龙两个品种也处于试制阶段。 到目前为止,王亮的火龙果已经结了十次果。 引进热带水果是因为南方火龙果在北方栽培的成功案例,南方水果也有直接在北方销售,由于长距离运输和保鲜的问题影响口感,消费者得到后有成熟度不足、糖度和新鲜度不足的问题,直接引进北方,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王亮的想法实施后非常顺利,他介绍第一年是起步阶段,塑料大棚刚开始结果,约每亩产量为3000斤,按10元至15元零售价计算,一家架销售额在4万左右,到第二年,产量从5000至6000元 “去年我种的火龙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今年产量增加。 除了水果,塑料大棚里还有盆栽栽栽培,市民可以买到整棵树,晚上可以观赏火龙果的开花,嫁接成景观,观赏价值极高。 另外,引进品种后,后期的苗都可以自己生产,每年生产的新苗可以面向市场销售,这又是新的收入”。 王亮表示,现在北方人对南方热带水果的需求越来越大,自己也在考虑根据经济效益扩大规模。
作为南方的水果,王亮导入的火龙果在高陵落地后,在这块土地上产生了魔法效果。
因为仙科植物适应性强,成活率几乎达到100%,王亮多次赴广州了解后,决定带“金都一号”去高陵区。 前期没有大的投入和相关经验在此并不困难,控制温度、浇水、施肥,应对夏季高温和冬季“越冬”问题,王亮和妻子摸索,同时得到农林局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水利局的相关支持,第一阶段取得了成功。 去年,他还带着自己种的火龙果去农高会。
“10个月就会有结果,只有前期投入,留心做,每年能产出12~13次的结果,值得大规模发展”,王亮说。 他还表示,如果自己要品尝“甘甜”,之后政府需要大量普及的话,可以分享自己掌握的技术,向需要帮助的人咨询。
在有30条农业隧道的穗青现代农业园,除了“新贵”的火龙果之外,还有高陵农业多样的“颜”。 葡萄、草莓、西红柿等农产品林立,丰富了整个农业园的品种。 每年都会有一些塑料大棚蔬菜和水果从这里“滚出去”流向西安市的大街小巷,流向需求更广的地方市场。
消费者在千岛湖草莓栽培设施采摘体验
被称为“关中白菜心”的西安市高陵区农业生产条件非常厚,过去创造了无数的辉煌。 上世纪50年代国务院评为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部门,60年代粮食生产评为“纲要”(耕地亩产223.1公斤),80年代以养鸡闻名全国,90年代被评为西北唯一吨粮食县,90年代后期,区走上工业强区的高速公路……高陵区实现了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区的沧桑激变
高陵区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走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新体系的道路。 地区以“服务城市,给农民,优化生态”为目标,稳定粮食,开阔蔬菜,培育水果,蓬勃发展畜牧,发展城市现代农业,形成四大支柱产业,在多年的奔流中,“中国隧道第一村”几村,穗青现代农业园……农业发展的代表新地标,高陵区是省乡村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高陵区不仅继续种植“粮食蔬菜”,2016年建设区农产品电商业园,2018年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立区、街、村三级网格监督体系,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认定基地67个,农产品 培育出10个绿色产品,20个着名品牌,耿町胡大根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识注册农产品。 2018年区农检中心实验室通过了“双重认证”现场审查。
作为西北最大的“塑料大棚料理之乡”,高陵区农业生产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独特名片。 从1992年在几个村庄发祥到现在,隧道农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 全区目前共有19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与西安及周边地区80家超市、20家省市级单位食堂、高中、中型企业建立了农产品供应合作关系,农产品电气商业园2018年销售额已超过1亿元。 设施农业、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农业看高陵,风景无限。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资料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