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养老保险是全国最早经营长期护理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遵守“立足市场、科技推进”的原则,建立多项保护考试制度,构建“全程经营、标准化管理、市场化服务”的保护保险经营模式。
南通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平安养老保险主承担的典范项目,开拓待遇高、经营服务好、服务体系完善、进取新的典型特点。
年年增加保护待遇,提高失败群众的获得感
2016年成为首座长护保险试点城市以来,南通市在制度实施的3年半期间,坚持“以收入支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提高长期护理保险的垄断范围、享受者和待遇标准,为投保人建立了强有力的长期失能风险“保障网”
与2016年相比,南通市各类残疾人保险待遇标准至少提高了25%。 其中,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待遇综合补贴最高达到2100元/月,满足投保人的基本护理需要。
南通市在制定长护政策过程中表示,充分调查、合理规划、慎重实施,建立制度运行分析机制,倾听群众迫切需求,逐步完善待遇政策。
探索设置护理经理,改善服务便利性
南通市社区护理经理来源于日本护理保险制度,作为经营机构服务和管理的延长,可以进一步提高经营服务能力,便于大众了解保护政策,获得相关服务。
南通市按城市设立护理经理,申请护理服务质量审核辅助工具的租赁和适应,并调整访问设置、回收辅助工具,协助失败家属申请护理保险,规定负责该城市护理保险政策的宣传。
通过建立“护理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经理”垂直经营管理体系,护理经理由商业保险经营单位招聘,由经营单位统一管理,接受护理中心业绩评价。
把重点放在家庭护理上,构建统一服务体系
在经营过程中,认真研究“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基础、以机构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着眼于居家护理服务的多样化供给和标准化管理,构建居家护理整合服务体系。
服务内容包括20多种护理服务项目、10多种护理辅助工具消耗品、家庭护理现金津贴、社区志愿者心理赔偿费等,可供失格者自行选择。 在服务管理方面,确立了需求评价、计划符合、操作流程等环节标准,实现了居家服务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市场机制优势,从安全养老保险等经营机构引进居家护理机构、配套租赁企业等产业领导资源,协助政府开发相关服务管理标准。
创新导入失能预防,实践健康的中国战略
南通市已经建立了包括预防评价、预防宣传、介入服务、效果评价在内的失能失智预防体系,对60岁以上老人(包括进入护理阶段的老人),通过生命体征指标、运动能力指标、认知能力指标和社会参与关注等维度评价老人失能风险,并根据评价结果, 重点提供“生活习惯病”预防和“生活功能减退”干预等服务,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减慢失能加重的速度。
日本失能预防实施效果比较数据显示,失能预防实施前后,实验组健康寿命比对照组增加1.5年,失能发生率下降5%,保险费支出下降29.3%。 因此,预防功能衰竭不仅是长期护理保险费的有效手段,也是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力措施。
平安养老保险继续发挥专业优势,继续探索创新长期护理保险经营模式,为政府和广大群众提供“基金更安全、服务更便利、更有力”的经营服务。
2016年南通市政府采购中心公开招标后,安全养老保险作为唯一的主要承包商,统一其他第三方中标机构,协调设立护理保险服务中心,共同工作。 平安在极短时间内组成了高水平的服务队伍,保障了制度的有效落地,得到南通市医疗保险局领导人的认可。 在2019年项目二次招标中,平安养老保险再次成为南通基本护理保险的最高承包商,与南通市医疗保险局合作,共同组建了一些长护保险试点“第一”。
国内首次在复盖全年龄段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国内首次设立护理保险服务中心,在国内首次将保障待遇的责任推广到辅助器械服务的国内,首次将功能不全的预防纳入了服务范围。
将来,平安养老保险将继续坚持“坚实、务实、现实”的保护经营理念,与南通市医疗保险局合作探索我国保险制度的实施途径。
注:本文自《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2019年第9期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