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共同体启动式。 中国科学协会情报中心
目前,我国科普事业已经迎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性“拐点”,需要充分激发全社会参与科普的内生动力,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提供科普服务,提高科学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学协会”)开展了“典赞科普中国”的选拔活动,建立了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会,创新了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激发了公众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培养了新时代公民的科学素养。
公民科学的素质水平迅速提高
自200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年)》颁布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科普力度,拓宽范围和深度,推动全社会参与科普,大幅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特别是自党十八大以来,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
中国科学协会去年发布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从2010年的3.27%上升到2015年的6.20%,2018年又上升到8.47%。
调查显示,我国公众科学的素质水平具有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一致的特点,十个省市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从地区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公共科学素质水平在全国领先。 “与2015年相比,中国城乡之间、性别人群之间的科学素质差异在缩小”,中国科普研究所的研究员何薇说。
国家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6—2020年),到2020年科技教育、传播和推广大发展,建设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价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着增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着提高
要衡量某个国家是否列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具有高科学素质的国民比例至少应为10%。 中国在2018年达到8.47%,为2020年实现10%目标奠定了基础。 同时,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人群差距缩小,进入良性发展。 这表明,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中国公民具有科学素质水平,有望达到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
科普事业沉沦于基础和乡村
实现科普全面价值,最终是促进全民共享,分析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探索乡村科普宣传的普通中学老师和技术尖端,建设大国重器的科学家一起在2019年站在“最美的科学技术人员”颁奖台上的一辆科普马车, 自从一台农村中学科技馆将新奇的科技展品送往远方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举办以来,已有15亿多人参加……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科普事业也不断地陷入基础和乡村,扎根于中国大地。
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我国广泛开展了课外科学素质建设,为全日制教育提供了有益补充。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会”、“英才计划”、“青少年高中科学营”等活动,在增进青少年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的理解和憧憬。
同时,我国在大中城市建设了现代化实体科技馆,与流动科技馆、科普马车、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一起,构成了基本复盖全权的现代科技馆体系。 为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提供移动实验室的科普马车至今运行了18年,共计1500多辆,累计行驶距离为3700多万公里。
我国科普事业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政府部门、大学、企业等各界力量积极参与。 每年9月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复盖全国,已经连续16年举办,每年在线约有3亿人参加。 还有3000多支科技志愿者队伍深入基层和乡村,为大众的现实需求服务。
创新科普理念与服务模式
目前,象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中国科学协会确立了平台理念,在内容生产、传播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营方式方面不断创新。 从2014年开始,中国科学协会推进了“互联网+科普”行动计划和科普信息化建设项目,领导了“科普中国”品牌,推进了科普信息化建设。 “科普中国”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依托现有传播途径和平台,融合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以公众关注度为项目正确评价标准,提高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为了促进全国人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盘点年度科普模式,中国科学协会已经连续5年开展“典赞科普中国”的选拔活动,今年的“典赞2019科普中国”选出了“2019年十大科普人物”“2019年十大网络科普作品”等5个项目,选出结果于17日晚发表
同时,中国科学协会12月18日召开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成立大会,发布《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宣言》,充分集中各方面力量,共同建立社会化参与、市场化运营、制度化保障、信息化支持、国际化交流的有效机制,为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将来,中国科学协会将以更高水平的协同化形成科普强有力的合作力,推进跨境融合发展,构建政产学研多参与的大科普,努力提供公平、普遍、优质的科普服务,为促进世界公共科学素质提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增进人类共同福利。
《人民日报》( 2019年12月19日版)
(责任篇:周钱文,关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