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19年12月18日08时14分05秒,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经度: 104.82,纬度: 29.59 )发生震度为5.2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4.0公里。 地震发生时,内江凤翔中学的前16班同学们立即采取避难措施,全员发出声音逃到桌子下,过程井然有序。 目前灾情正在进一步核查统计,相关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正在有序进行。 ( 12月18日中国新闻网站)
众所周知,对中小学生进行应急护理训练和生命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工作日常性很高,不能起到作用。 但是,现实中,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遇到自然灾害等危险状况时,如何应急救助自己成为“生命的难题”,反映了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严重缺乏。 在这种情况下,四川内江发生5.2级地震,内江凤翔中学前16班学生立即采取避难措施,全体人员齐声到桌下避难,整顿秩序,完成一次“教科书式自救”行动,显然给社会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危及生命安全的地震、雷击、淹没、火灾、食物中毒、交通事故、人身事故等因素,静静地包围在人周围,如影随行,如湖水中的暗流。 所有活生生的生命意外死亡,在以社会声音叹息的同时,留给已故家庭的是长期无法安慰的悲伤。 特别是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再次提醒社会:学校重视应急救护训练和生命安全教育,增强学生防范生存风险、避免人身事故的能力,尤其迫在眉睫。
但是,从我国应急救护普及和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据统计,我国紧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 不仅未成年人,更多成年人生存安全意识较弱,紧急知识更为匮乏。 很多家长对孩子们的外出说“注意安全”,但是孩子们不能全面指导防止生存风险的方法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过去我们学校的紧急教育几乎是空白的,即使有开展也要集中注意交通安全方面,零星的,缺乏系统的教育。
在地震中,中学生的教科书式自我救济,解释了“知识保护生命”的教育理念。 首先,普及生命安全教育,全面系统地编写学校应该成为急需补充的“必修课”的紧急教育教材,是对学校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生命安全教育应该进入社会各阶层,贯彻应急技能和人生的一贯性。 例如,在小学阶段开始设置地震预防知识课,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保护自己,经受自然灾害的考验,并且教授各种避免意外风险的方法。 通过生命安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促进人的自然生存和社会生存能力的提高,有效预防意外的人身伤害,降低影响度,为各家庭的幸福和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以上是作者的个人发言,不代表本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