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顶层安徽综合)如何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需求? 这需要学校和企业更加“融合”。 12月17日上午,在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上审议,原则上通过了“合肥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办法”。
合肥市将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度,以市新型标识、智能语音等优势为主导产业,构建产教融合特色鲜明的行业,促进教育与产业统一融合,到2022年,建设国家级高水平实训基地。
推进职业院校和行业建立“共同体”
现实中,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落差”。 因此,根据新修订的“合肥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方法”,合肥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学校将自主与有条件的企业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课程、教师等。 企业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和管理等因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开发,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形成共同体。
方法鼓励企业开展和参与职业教育,探索“企业运营学”、“教育工厂”、“生产实践训练一体化工厂”等多种形式的合作运营学,不断完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为了激励校企合作,认证产教融合型企业,对目录中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激励政策,按规定实行相关税收政策。
推进在学校设立企业“生产线”
今后学校不仅有课,还有“生产线”。 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化,合肥推进学校运营模式改革。
方法表明,合肥将进一步更新职业教育运营理念,坚持产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在学校设立企业生产线,在企业开设实践性培训课程,推进“招企进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轻实践的重要理念、教育与实践不相关”的不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运营模式,全面推进现代见习,促进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招聘、合作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培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目标。
计划在2022年前建立国家级高水平实训基地
合肥市完善和发展合肥现代职业教育公共实践培训中心的职能,首先建设资源共享、实践教育、社会培训、企业真正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一体化的高水平示范职业教育实践培训基地。
到2022年,合肥市将建设国家级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3-5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队伍,5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7-9职业院校成为省产教育融合典型示范学校20个省级产学研合作联盟5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15个市级产教建设典型示范职业学校的50个市级企业实习实训基地,30个市级职业学校开放型实训基地30个市级产学研合作,30个市级学校企业合作建设的教师创新队伍。
同时,培育一些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集团效应,帮助合肥市创建首个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